澳某里亚太干净了导致苍蝇都得改变习性像蜜蜂一样采蜜。
等等等等。
我们也是真的敢信[惊恐])
——————
何止是天幕上的后世人,连古人都觉得那些番邦形容的有些玄乎。
真要这样,想想还有些怪吓人的呢。就好像赤条条地裸露在大庭广众之下,所有动作都无处遁形,身边全是眼睛,换谁都会觉得不舒服吧。
所以散播这些谣言的番邦人定是不安好心,在这儿阴阳怪气地讽刺呢!
不过,若是真有这种东西,确实是非常有震慑力的呀。朱元璋就眼馋的很。
那些番邦的脑袋瓜子怎么长的,怎么能想出来这种荒唐又有些合理的提议,甚至哪些事会扣分都给说的头头是道确有其事一样,让老朱听着都有些心动了……
也就是大明没有后世那么好的条件,不然他说不定真的敢搞一个那什么“社会信用分”出来,犯了大明的条律,通通死刑!
想着心中是畅快了,也知道要实际实施下来得多麻烦。
这样多的人口,要多少眼睛去盯着,耗费多少人力?不说别的,好事坏事,要如何评判,用谁的标准去评判?
你见义勇为鲨了恶贯满盈的盗贼,是该加分还是减分?
如果加分,有人为了加分雇佣别人演一出见义勇为的戏码该如何?
这就有点像董仲舒提出的那套春秋决狱。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
如果动机是好的,那么一般要从轻处理,甚至可以免罪。如果动机是邪恶的,即使有好的结果,也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犯罪未遂也要按照已遂处罚。
法律与道德冲突时,道德评判高于法律评判。
问题是道德评判的标准完全寄希望于决策者的个人道德水平。
而且,真的能所有人都凭借所谓的“信用分”来分公民等级?
好歹也是当了皇帝,也看了这么久的天幕,风风雨雨过来,老朱觉得他的心都要被磨平了,也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事决策以及后果了。
……各时空都在琢磨着这看似靠谱又不靠谱的信用分,看到天幕说还有人相信那些什么番邦的故事,他们也不免有些目瞪口呆。
什么东西,盘子刷七遍?听起来好像很爱干净,但这不是糟蹋水吗,哪怕说三遍,他们都还觉得有些可信呢。
怪不得连厕所水都喝呢,可能是用水太多,缺水了吧。
还有什么书上涂蜂蜜,哪个蠢货想出来的故事,黏糊糊的书,字迹还能清晰吗,纸页不会全粘在一起啊?把书吃了就等于学会了是吧。
书籍对于古代各个时空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甚至读书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敢有人这么糟蹋书本?不怕被围殴啊!
更别说什么为了一只麻雀,兴师动众把全国电都停了的故事了。
幸好这些故事没写在他们的时空,不然都要被那些文人志士喷死!
后人还是太年轻啦,天真到信了番邦的鬼话,不过还好也有许多清醒之人。
不少人感叹,把那什么“社会信用分”与这些故事放在一起对比,真实性都拔高了一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