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华人在暹罗的历史,这是一份远超设想的提案

对于海外华人,尤其是南洋华人,大部分国人的印象,要么是星加坡那种,全球除中国外唯一一个华人占主体的国家。

要么就是知道在大马,华人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印记,依旧熟练使用中文并能够接受系统的中文教育。

以及遍布全球的唐人街。

但实际上,华人在暹罗才是真正的根深蒂固。

是目前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

如果以父母均为华人为标准,暹罗华人规模超过900万,占其人口12%-14%。

如果将全部带有华人血统的混血后裔算入其中,这一族群规模超过2600万,占暹罗人口的40%。

政治上,华人在暹罗政坛的存在感从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断攀升,华人及混血后裔在国会、内阁中的占比常年维持在60%以上。

1932年至2024年,暹罗的30任总理中,有22人有华裔血统,但这些人全部高度泰化。

信奉着统一的暹罗民族观。

而在经济上,暹罗经济85%的份额、80%上市公司资产,控制者全都是华人华裔。

甚至于,前70大企业中只有3家没有华裔背景。

这当然是后世的数据。

可在如今,华人依然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

这部分华人要追根溯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元朝。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遣使素可泰,使其向中国称臣纳贡,泰族政权与中国的官方往来就此拉开。

素可泰对中国的手工业技术产生了兴趣,400余名中国瓷匠被邀请到素可泰,成为该国最早的华人群体。

而真正的第一波华人移民潮是在明清交替之际,先是大量闽粤等省不愿被满族统治的汉人乘船来到东南亚。

再是康熙帝听闻暹罗大米产量颇丰且价格便宜,就准予贩运暹罗大米到广州、宁波等地销售。

1729年,清廷允许华商参与其中,一些华商索性定居暹罗。

其中有一人名叫郑墉,他在暹罗经商致富并成为当地税务官,后迎娶泰族女子生下郑信。

这位郑信就是后来吞武里王朝的缔造者,也是首位在海外当国王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