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难上加难

罗托闻言眉头再次紧锁,战事一开,粮草艰难。

咱大清能够不远万里的供应西南大军就已经殊为不易了。

要是在放弃至关重要的四川粮道。

光靠着一条补给线,供养十几万大军,虽说在湖广还可以勉力维持,但想要再次深入云贵可就难了!

洪承畴见状心中也不是滋味,其实在这个时候他洪承畴所承受的压力无比巨大。

四川无人,湖广残破,甚至就连陕甘都几乎成了白地。

清军远征西南,补给线长得令人落泪。

原来还有广东的粮饷供养南路兵马。

可孙可望转入广西,祸害两广后,两广的钱粮他老人家正拿着编练新兵呢!

所以这个时刻就两条补给线的洪承畴和咱大清就更难了。

历史上有三条补给线的清军,在得知夔东之兵反攻重庆后。

都不得不分兵北上,让吴三桂回去保护北路粮道。

现在只剩下两条补给线的清军,要是还想要云贵,吴三桂就更得北上了!

“大将军,要是重庆不守,北方之粮断绝,纵使我四路兵马在湖广会师,贵州如此,我们也根本无力再攻云贵了。”洪承畴继续道。

“督师说的是。”罗托也叹气道:“贵州贫瘠乏食,我王师所需粮草,几乎都是从后方转运而来,要是北方之粮断绝,光是粮草就足以让我军止步了。”

现在这个时代的大军远征,所需粮草一方面由后方转运,另一方面嘛自然是就地取食。

后方转远自然是消耗巨大的,就清军补给线的长度,哪怕有水运和马骡支持,估计一石粮食运到贵州,路上就得消耗九石粮食了。

所以对清军而言最为划算的办法就是就地取食。

只可惜,贵州这地方本就贫瘠。

虽然经过孙国主的治理,存粮还是有不少的。

可问题是现在的孙国主可是带着四万驾前,十余万家口转进广西的。

这么多张嘴,孙国主自然得给他们找吃的。

所以非但贵阳府库中的几十万石粮饷被搬空了。

就连贵州的其他府县也没少造他的毒手。

<div class="contentadv"> 结果等到清军进入贵州后就懵逼了。

贵州本来就穷,孙国主又刮了一次地皮。

这还让洪督师怎么筹备粮草啊?

现在的贵阳府库中,穷的连耗子都落泪。

清军也只在重庆、武冈等地缴获了一批粮草。

原本在另一个时空中,孙国主轻弃贵州。

而李定国嘛自然是兄终弟及,贵州也拱手让人,导致了清军在贵州有不少缴获,后面在昆明又发一笔大财。

现在已经缺了一条补给线的清军,孙国主刮地皮造成的钱粮缺口,又得从后方转远填补。

这贵州的一石粮,和从江南运到贵州的一石粮可不是一个概念啊!

孙国主在两广还没怎么出手,就把洪督师和咱大清给祸害的不浅。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米谷甚难的清军,若是还持有平定云南的战略计划。

重庆和贵阳就是他们更不可能放弃的目标了!

“想要平定云南,剿灭前明余孽,贵州的万余顷良田是绝不能轻言放弃的,再不济我们也得保住重庆这个粮道咽喉!”洪承畴缓缓开口。

他在贵州做了那么多工作,甚至为了稳定地方就连贵州百姓不剃发都睁一只闭一只了,其中一个重要甚至是关键的原因,就是为了贵州的秋收之粮。

贵州的一万多顷耕地的秋收之粮虽然不多,可对于米谷甚难的清军来说却是极为难得的补充。

要是贵州大乱,打成了一锅粥,或者直接放弃了。

这些秋收之粮,又需要咱大清从数千里之外的后方转运。

古语有云,千里运粮,十不存一。

这一万多顷耕地,按照一亩地收个七八斗来算,可是一百万石啊!

这一百万石从北方或者江南运到贵州,途中得损耗多少?

按照咱大清的尿性,又得额外向这些地方的老百姓搜刮多少?

洪承畴虽然杀老百姓从不手软,可也知道老百姓要是逼急了也会奋力一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