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佑为总指挥,刘氏带着杨氏和姚氏,以及大房的王氏姐妹分工明确。
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炒菜的炒菜。
厨房里是两口锅,平日只用一个口就够了,今天倒是两口锅一起都不够用。
临时还在院子里搭建了两个锅灶,一个里面是土豆蒸饭,一个里面是红薯蒸饭。
这阵仗不亚于年前搬新家的乔迁宴。
村里人都知道余家二房请吃饭,也知道这次是为了试新的农作物,都没有空手来的。
二斤面三斤米,几个鸡蛋,二两肉,几把青菜,不管拿多拿少,都不是空手来的。
因为他们知道,今天这顿饭可不同往常。
今天只要吃了,那以后便有无数的好处。
刘氏直接大手一挥:“乡亲们今天拿来的东西,全都用上!”
于是这顿宴席,便由余家二房请,变成了全村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王族长和孙成山,余家大房老爷子坐在一块,乐呵呵的说着话。
厨房里飘来的味道,引的他们不停的往那边看。
王族长啧啧赞叹:“光闻着这味儿,都知道好吃了!”
“今儿个就算不吃这顿饭,我也跟定你们余家了!”
“老哥有福啊!”
余家大房老爷子也笑呵呵的:“都有福!都有福!”
厨房门口也挤满了各家的大媳妇小闺女,都想学两招。
日后自家种了这些作物,也得有这么好的手艺不是?
现如今余家村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余家二房的新作物,亩产能达上千斤!
上千斤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家家有余粮,户户吃得饱,即便是灾年,也不用面临被饿死,家破人亡的局面。
甚至还能卖钱,为姑娘儿子们攒嫁妆、攒聘礼!
还能送家里的娃娃们去念书!
在余家二房念书的那几个小子,谁家不羡慕?
尤其是在二房的余枫和大房的余徊,先后都被城里的济仁堂看上,去学手艺去了。
那可是城里有名的医馆,学出来别提多有本事了!
就算当一辈子学徒,那说出去也面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