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第三好,直接解决了一场未知的政治纠纷。
扶余丰在百济掀起的复国行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朝廷这边是以扶余义慈为百济正统,但现在部分百济人将扶余丰视为正统,如果陈青兕为了安抚复国军,许诺饶扶余丰的性命,将会留下不小的政治隐患。
陈青兕这里直接将之处死,由始至终都不承认扶余丰的政治身份。
这事就干的非常漂亮,让李治非常满意,无可挑剔。
李治稳定了情绪,回到位子上,重新拿起奏疏细看,看到陈青兕安排刘仁轨攻入倭国本土也没有异议。
对于倭国,李治并没有好感。
大唐周边四夷,只许称王,不许称皇。而倭国明里对朝廷巴结,背地里却一直以东方的皇帝天子自居。
李治是不知道这情况的,礼部隐隐有所察觉,但也没有什么实据,也不方便去查,只是态度上冷了几分。
礼部这一冷,李治对于倭国就自然没有印象了。
现在看倭国竟然敢支援扶余丰,还派兵四万,给对方一个教训理所应当。
但看陈青兕提议进攻倭国,李治这位天子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身为皇帝,他讨厌这种在掌控之外的东西。
陈青兕的主要任务是镇抚百济,为将来的征伐高句丽做准备。
倭国不过是一弹丸小国,不知天高地厚,不懂王化,教训一阵,让他们领略大唐威严足以,何必放弃自身大战略,耗费心神,去与倭国深入计较?
他耐着性子看下去,原本不好看的脸色,渐渐有所变化,脑子里变成了亮晶晶的银白色。
石见银山。
陈青兕太了解李治的性格了,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覆灭高句丽,然后封禅,这个时候分神去打倭国,是不可能得到他同意的。
除非有他拒绝不了的利益。
陈青兕搬出了倭国岛根县的大银矿。
陈青兕固然对于倭国的历史不太了解,却也知道石见银山的价值。
是真是假,陈青兕不知道,据说石见银山储存量极其惊人,在倭国战国时代后期、江户时代前期,石见银山的产量曾高达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
这个比例真假不知,但可以肯定一点,石见银山周边的倭国大名大内义兴、大内义隆父子,尼子经久、尼子晴久祖孙以及毛利元就等人为了抢夺石见银山狗脑子都打了出来。
后来倭国的关白猴子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时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石见银山,德川幕府对外贸易,也是倚靠这座银山。
倭国几代人都在吃石见银山的本,可见石见银山确实拥有可观的储量。
唐朝的通用货币一直是开元通宝,但金子、银子这种稀有金属自古以来都是硬通货。
只要你手上有金器、银器,在稍微大一点的县里都能换得一定的通宝。
各种精美银器是富贵人家最畅销的货物,而且遥远的西方银是他们的货币,完全不愁销路的。
各种心思,在李治脑海里一转,化为一个念头:将倭国赶离朕的银山。
李治表情完全变了,认真的看完最后一字,当即让人将许敬宗、刘祥道请来,定下基调。
然后在朝堂上商议此事。
这个时候的李治已经开始培养保守派了,灭高句丽,封禅是李治未来最在乎的事情。
只要完成这两个心愿,他也有心与民休息,真正静下来恢复这些年不断用兵留下的创伤。
所以初听陈青兕要打倭国的时候,不少官员准备出来反对了,已经在心里筹措说词,但听到石见银山的事情,更是义愤填膺。
“陛下区区倭国,跳梁小丑!竟敢蔑视天威,孰不可忍。臣同意大都督提议,征伐倭国,擒倭王来京质问。”
唐朝的保守派并非不敢战,只是想要与民休息。
这打一个小小的倭国,能够获得一座大银山。
这仗傻子才不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一句话,让倭国滚出大唐的银山。
李治见文武难得的意见一致,也当即拍板,让陈青兕全权处理对待倭国的一切事情。
他相信以陈青兕的政治军事上的才略,能够妥善的处理好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