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在于公卿衙署恢复,重建后就要履行职务,这会与大司马幕府产生矛盾。
刘琦若担任宗正,他自然不会对抗幕府。
关键在于有了宗正,也有了太常卿韦端,就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是没有天子的建安朝廷的四时祭祀;第二是宗室王侯的继任、册封,还有祭祖与诸帝陵的维护。
这三个问题此前都被忽略,此外宗正卿还藏着一个巨大凶险。
万一有人提议给先帝过继嗣子,又该如何?
这种事情,自然就该宗室长者的宗正来操办、经手或提倡。
刘琦不想涉足这件事情,他怕控制不住下面人,被外部舆论裹挟。
可王粲的观点也很重要,作为朋友,刘琦必须顶在这里。
刘琦不来顶,换个人来当宗正,以后闹出的祸端更大。
难以抉择,刘琦反问:“仲宣,大司马雄踞海内,何不就势应士民之望,以进尊位?”
王粲神情平静:“君侯,大司马如东升之旭日,何必假手、受人情谊?二十年后,大司马正当壮年,百姓富庶,吏士膺服,天下各方无不归心。”
刘琦听了长叹:“他就是好强,许以诸人好处,袭爵降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又能妨碍什么?”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很正当的观念。
王粲疑惑:“君侯也是要劝进?”
“大司马高瞻远瞩,非我所能及。既然如此决断,我就为他守着宗正府。”
刘琦还是心烦意乱,他是真的不想卷入这件事情。
他能感觉到宗正衙署设立后,自会酝酿一场风暴,会撕碎一些人。
这些人或许单纯忠诚于帝室,也有可能是不满大司马的苛待,伺机扩大事端。
刘琦强忍着不舒服与惊悸,才问:“仲宣近来在关中少有佳作,是何缘故?”
“受大司马委托,避居庄园重编《后汉书》。”
王粲坦言回答,又说:“龙骨文记述上古之事,河内竹简记录中古之事,我受命重编《后汉书》。此三事会合为一事。”
“重修史书,也不失为盛事。”
刘琦郑重点着头,他也想参与其中,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这么重大的事情,不是仓促间就能完工的。
本以为王凯、王粲会有什么事情会交流,见这对堂兄弟也没什么叙旧的心思。
刘琦就知道,自己这个妹夫是嫌弃自己有些多余。
对此,刘琦也就端起酒爵饮尽,提议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