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甄宓的叙说,他已经计算出来黄月英那个简略热气球的体积、材料大致重量,自然也算出了密度。
而最终只挂了个勉强能睁眼的小狗悬空飞行,大约四个立方米才换来不到四汉斤的负载。
所以靠加热空气来获取负载,是绝对不靠谱的事情。
就是飞起来,也只有启蒙、更改时代思潮的能力,没有实用性。
没有铝的情况下,想用生物复合材料制造巨形飞艇,即便有白法力协助,也要引进另外两种当世黑科技。
想要获取这两种黑科技,首先要有漆包铜线,用蒸汽动力发电,电解氢气。
哪怕收集的氢气不纯,也比热空气的好用很多倍。
这些氢气、空气混合气体装入固定大小的气囊,再将这些模块化气囊塞到飞艇内挤占空间,就能提供稳定的负载。
氢气之外,需要电力做动力传输。
空艇那么大,要么蒸汽机分布各处,要么机械传动。
不管空艇以后怎么布置动力,一定先要点出漆包铜线,哪怕发电效率很低,氢气不纯,但有没有氢气,直接决定着空艇实用性。
当空艇负载极大的时候,多挂几个蒸汽机小平台也就不算什么事儿。
也有其他制解氢气的途径,为了弄明白这个,他回忆化学知识,写出了元素周期表上半截,也就是生活中常见元素的表格。
反复用一些记忆深刻的化学实验、公式验证,但也觉得这种办法不太好。
基础化学被民众自行点亮,才能筛查真正有天赋的人。
交给黄月英去负责,载人热气球两年内就能制造出来;可自己想要的那种飞艇,受限于氢气收集与白法力积攒……大概需要五年时间。
每一个气囊模块最少要耗费一点白法力,整体飞艇也要用白法力洗练。
耗费成本太高了,做成一台就行了。
开工前,就要全力以赴,一次成型。
所以接下来主要就忙两件事,一个是设计氢气电解、制取基地的图纸,这个基地要挖成地下结构,然后石块垒砌、抹缝、涂漆密封处理。
电解后的空气上升,通过一层层的分流,利用氢气轻盈的物理特性,在静止无风的环境下一点点提纯。
这样能一层层提升到地表时,氢气出口处自然是氢气为主。
然后就是漆包铜线,效率不够,数量来凑。
还有玻璃的烧制,没有玻璃参与装饰的空艇,就像季汉没有诸葛亮一样。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