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他处境时,就很不妙。
比如徐晃,原本所督五千人,他本部如今只剩下数百人,所督的五千人里绝大多数兵员都是错役制分配来的士兵,或者是打散安置过来的降兵。
张辽、张绣接连举兵哗变后,徐晃被猜疑的越发严重。
他本就是被白波军裹挟的县吏,后来保护天子东迁,才受封成了正规汉军。
拥护天子东迁的将军、校尉们陆续遭到清洗,徐晃几乎就是现在唯一的独苗、代表人物。
天子被弑杀后,徐晃反应也不慢,立刻诛杀了一批军吏,完成了对兵权的整合。
这种行为加剧了曹军整体对徐晃的猜疑,可又谁都不敢主动讨伐或刺激徐晃。
只是拖到现在,徐晃还在犹豫。
夺取兵权真的只是一种乱世生存的本能,他如果不杀掉那批军中意见头目,就天子被弑杀的消息散播后,军队肯定会乱。
也因徐晃先一步下手,所以军队维持了稳定。
对得过且过的那批吏士来说,谁拿着将令就听谁的。
对于另一批有点想法的吏士来说,徐晃先行动手整合兵权,这种行为很像‘自己人’。
所以徐晃的军队目前非常稳定,正是这种内部稳定,使得周围曹军猜疑浓烈之际,也没人敢动手强行镇压。
就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的书信送到了徐晃军营中。
此刻徐晃驻屯陈留,远离核心战场。
徐晃颇感为难,现在军队士气稳定,只要刘备攻势越发猛烈,他的士气也会跟随上涨。
如果离开固定的营区,违背曹操节度,非法靠近战场附近,那么其他曹军前后堵截,他这五千人很难独力打开局面。
不止是徐晃,其他一些人也有类似的顾虑。
独力行动,谁都打不开局面。
尤其是唯一的骑兵集群就握在曹纯手里,一旦战败,就是全军覆没。
至于率兵脱离战场,士兵士气会因为反戈易帜而高涨;如果期间你背道而驰,刚升起的士气就会瓦解,这种情况下遭遇战斗会更凶险。
徐晃只是稍稍犹豫,就决定率先易帜。
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打破迷雾,这个功劳是很大的,足以做见面礼。
不能指望其他曹军将校,这些人顾虑很大,没有底气抵御围攻、绞杀。
而他徐晃,有这個自信!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