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如今的他,无法承受。
“你应该知道,如今我们四面作战,西侧有冯立,东侧有冯盎与虞明和,南侧还有刘仁轨的大军。
除了西侧没有什么后勤物资压力,但南部与东部,同样需要大量物资,火器与弹药,都是急缺的。
现在一旦与李二打起来,其他几个地方该怎么办?都放弃吗?
如今不是与李二开战的时机,李二需要发展民生,储备物资,我们这里,同样需要,需要从这里抽调大军,快速平定三方战事,尽快开始为后面与李二的决战而准备。
一旦我们准备慢了,或者不充足,一些小小的细节问题,就有可能导致我们与李二的大战可能会失败。
与李二之间的大战,是持久的,没有充足的准备,贸然开战,最后可能会落得大败的结果。
现在你能明白,我与李二,为何要定下这个约定了吗?”
“李二那句话没有说错啊,我们与李二之间,是大唐内部的争斗,周边有威胁的异族,必须要优先处理了才行,到时才能集中所有,准备那真正的大战。”
李元吉心中也是一叹,这一次吐蕃一战,看着是一战而定,没有消耗多少钱粮,但大军从出发到现在,耗费的钱粮完全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幸运的就是一战而定,没有拖下去,粮食的消耗没有溢出,然而即便是这样,弹药的消耗,以及药品的消耗,都是巨大的。
大军是没有消耗更多的粮食,但那一战下来,俘虏了十多万人,都是要吃饭的,哪怕一天吃一顿,一顿都不能吃饱,那也需要粮食供给。
那些俘虏,都是用来开荒、修路、修建堤坝,扩宽河流、疏通运河、建造城池、开矿等等的苦力,必须要留着,这笔粮食还没法省,李元吉也很无奈啊。
更不要说,如今他的大军四面都在作战,虽然将乙种军临时转变为甲种军,预备役临时转变为乙种军,又征召了预备役,也有几个月的准备,但依旧仓促。
尤其是南部的战事以及东部战事,李元吉是最伤神的。
冯立那里他都没有那么担忧,有着韦云起与谈殿过去的大军,加上火器,戒日王朝拿什么来抵挡。
而且粮草补给,都可以在高达国那里得到,战线虽然长,后勤压力反而是最小的。
但南部与东部不同了,南部的刘仁轨集中了两个舰队的海军,但调配的陆军并不多,三佛齐又是周边的大国,长期控制着马六甲海峡,国内经济不差,大军自然也不会差。
加上汇聚周边各个小国,大军恐怕得有三十万以上,就这个数量,海战还好,但对于陆战,压力不小。
至于东部,冯盎与虞明和加起来有十来万人,但其中虞明和的大军,并不稳定,两人真正可以稳定使用的,只有六万人左右。
但即便是这样,冯盎与虞明和之间又被高句丽给挡着,从东夷府过去还得经过靺鞨、室韦的地盘,极为考量两人的合作。
南部与东部的战场才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极为耗费各种物资的。
如今他发展这几年,这次四面作战,可以说拿出来不少,唯一好的,就是粮食了,不仅自己储备多,加上从大唐购买无数回来。
反而是李二,回去之后就得考虑粮食的问题了,距离第二年的秋收,可是还需要一些时间的。
想到这里,李元吉又看向杨建河。
“其他战场,如今可有消息传来?”
杨建河沉重回应道:“大王,还是之前传来的消息,东突厥新任可汗与薛延陀部对虞明和发起了进攻,如今战事如何,并没有消息传来。
冯盎对高句丽的大战,如今取得了战场主动,后续如何,还没有消息。
在南部,刘仁轨的海军与三佛齐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三佛齐大败,刘仁轨全面取得了制海权。
如今兵分两路在发起进攻,陆军从哥谷罗进入,海军陆战队在盘盘登陆,切断三佛齐对哥谷罗的支援。
战事具体如何,如今还没有消息传来。”
“西部的韦云起与谈殿,已经攻入骠国都城,骠王投降,韦云起留下谈殿继续处理骠国事务,率领大军持续西进。
现在应该抵达高达国,但究竟是否对戒日王朝发动反攻,战事如何,还没有消息。”
李元吉淡淡点头,他在这里,距离各方战场都很遥远,消息传递到他这里来,需要的时间实在不少,哪怕有着信鸽,周转所用的时间都不少。
“叔方,待撤军后,你率领五万军,去攻泥婆罗,然后攻入戒日王朝内。
你与松赞干布、杨树一起去,不能就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
大战之中的俘虏,全部押送回来挖矿、修路、开荒。
你下去做好准备吧,就这两日,我们差不多就得从这里撤军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