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看过去,记得曾有几次听过李世民气得砸东西。
“萧先生继续说吧。”觉得面皮挂不住,赵匡胤催促。
“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写下《湖州谢上表》,这本来是例行公事,但苏轼笔端常带感情,再加上点个人色彩,其中有着几句话被新党利用。”
李世民不悦,“什么话还能被别人利用?”
“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等等。”
“这些话被新党指责,说苏轼愚弄讽刺朝廷,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宣称苏轼死有余辜。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因此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逮捕押送回京,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件事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案子,乌台诗案。”
此刻,王安石也忍不住说话,“苏轼此人性情乖张,哪怕说话不中听,也不至于死罪。”
“几句话都能被曲解至此,朕看你这朝中百官简直不堪大用。”李世民说起来十分嫌弃。
赵顼神色尴尬,“我怎么会杀害有才能的大臣。”
萧然翻了个白眼,“你可别说这话了,王安石变法你都扛不住压力,后面更是怀疑王安石,更何况苏轼还没得到过你的信任。”
话语直白,让赵顼涨红了脸,又不敢多说什么。
老祖宗在面前,还有求于人。
“萧先生教训的是。”赵顼低首认错。
萧然道,“乌台诗案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朝中却有不少大臣上书求情。不仅有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以及当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也上书直言,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随即,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并受当地官员监视。当然这其中还有宋太祖赵匡胤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
闻言,赵匡胤挺直脊背。
“而此时苏轼已心灰意冷。到任后,苏轼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还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