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张敖的坚忍品性,以及事事非要争个高下的好胜心,张霄也没心力去模仿。
黄氏是个何等精明的人,不可能连这个道理都悟不出来,她之所以为儿子担忧,其实还是想让他跟同族中的兄弟们搞好关系,不至于处处受人排挤。
独孤敏心知肚明,点头道:
“正好,永安书院如今也有人打理了,不如让张敖也去读读书,跟霄儿他们培养一下兄弟感情?”
“永安书院?”黄氏奇道,“那个书院废弃好久了,难道终于有教书先生肯教这些混小子了么?”
“对啊,侯府好不容易聘请到的,叫诸葛洪...”
黄氏听后,兴致盎然。
有镇国侯府组织,相信儿子一定能够走出将军府,在书院和同宗兄弟们混到一起?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二哥如果真能体谅一下小婶婶的心意就好了。”
张永默默道。
送走黄氏后,独孤敏以镇国侯府的名义,为张家子弟写了一封告知书。
大概是号召六岁以上的孩童去永安书院就读,到了年末还要举行一次考核,考核成绩优秀的有赏,不及格的有罚。
不久,得知这个消息的各府孩童都到永安书院登了记。
当然也包括神勇将军府和征北将军府。
又过了些日子,书院整理好后,正式开张,一共三十几个孩子,刚好凑齐一个班。
开学第一天。
诸葛洪换了一件儒服,在大门口亲自迎接学生们。
意料之中的,这些孩童都是懒懒散散,没有一点儿想要读书的样子。
尤其是张霄和张敖两人,互相推搡着进了课堂,甚至还要大打出手。
“嘿嘿,这个座位是给我霄哥的,你去别处吧?”
一个孩童瞪了张敖一眼后,笑嘻嘻地对张霄说:
“霄哥请坐。”
张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满意地点头:
“你做得不错,还知道给哥哥我占位子。”
“霄哥这话说的,平时都是你照顾兄弟们,这是应该的嘛...”
在这些孩童之中,张霄的岁数最大,在家族中的排行也比较靠前,所以赢得了其他孩子的敬重。
见到这一幕,张敖一言不发,只冷笑一声后,找了个偏暗的角落坐下。
“哼,拽什么拽...”张霄满脸不屑。
诸葛洪看在眼中,叹道:
“还只是孩童,就如此难以管教,侯夫人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
正要开讲的时候,从门外踱进一个熟悉的身影,怀中还抱着个娃娃。
“那个丫鬟?还有小侯爷?”
诸葛洪一看是侯府的人,赶紧下台迎接。
“对不起诸葛先生,我和小少爷来晚了。”小翠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