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正是瓜果蔬菜丰收的时候。

即便过了这雨水丰足的时候,还有适合秋冬种植的菜蔬呢,丹娘甚至已经想好了如何制作红薯干。

红薯干这东西,大雍民间其实早有存在。

天寒地冻、青黄不接之时,粮食供不上,便用这些粗粮能扛过好些日子。

说白了,那些普罗大众哪里舍得顿顿都吃吃白花花的米饭。

新一年出的稻米小麦等物,都是要拿去卖掉换钱或抵税的,给自家剩下吃喝的,无非也就是次一等的陈米或是这种量大管饱的红薯南瓜之类的作物了。

红薯干易于保存,吃起来也方便,很多农家包括民间都有食用。

丹娘也在各处买过一些尝了。

这些红薯干制工粗糙,且原本的红薯品质就很一般。

是以做出来的红薯干口感一言难尽。

也难怪这样的东西一大包也卖不了几个钱。

穷人不愿买,富人看不上。

丹娘想了想,便书信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给了吴大娘子。

仔细算算日子,等吴大娘子再入京时,应当时候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