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9)

房子可以锁上门,让广生他们照看着点就行。畜禽可以卖掉,地可以给博文种,让他负责交个公粮就行,育苗这事可以让他舅舅干,他就算离开了老家,作为徐家屯农产品生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元老”,每年年底也可以拿分红……

这样一想,还真能走。

但是,到了京城以后,他得在那边找房子,吃根葱都得花钱买,不知道他分的这些钱够不够花的?

“咱们到了那边,要是过不下去怎么办?”

“过不下去你再回来呗。你这几年没存钱吗?好歹能在那儿坚持一阵子吧,这一阵子,我也适应那边的环境了,你看我过得好好的,也没什么不放心的了。回来接着干活赚钱啊。”

徐佑军:“……。”

这还真是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他觉得自己应该还不至于落魄至此。

说服了徐佑军,奶奶那边就完全没问题了。

老太太开明,也传统。别看她平时挺有主见的,但是在大事上,遵循的是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基本原则。

现在,儿子和孙女都觉得应该全家去京城,那她就去。反正她有手有脚,到了那儿就算给人家打零工,她也能吃饱饭,不存在活不下去这种情况。

就这样,一家三口敲定了未来的路线。徐佑军和老太太就开始处理家里的东西。亲戚朋友也都来帮忙。

某种程度上,他们也预见到了这个局面。宁安太小了,一个人离家那么远,谁都不放心。

剧情里,原主作为一个真正的小孩子,一直听爸爸和奶奶的话,他们一家人始终都在农村生活。

就像老太太坚持“夫死从子”一样,徐佑军坚持“父母在,不远行”,后来村里人都出去打工了,他不放心老娘和孩子,也一直没出门。就是土里刨食,有空就去镇上打点短工,还拉过一个建筑队,给村里人盖房子,反正不离开家。

原主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一直是很安稳的。

她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回到村里小学当代课老师,踏踏实实的上课,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有机会转正,以后退休了也能有不错的退休金。

代课老师当了没几年,亲妈上门了。原主把她骂了一顿,让她以后不要再来。

按理来说,事情到这儿就该结束了,大家互不干扰就行了。

但是,作者为了给女主江明华一个从身到心的圆满,给了原主一个剧情杀,没过多久,在她去镇上买东西的时候,一辆失控的大卡车冲进了她买东西的商店,直接把她撞死了,死状凄惨。

老太太受不住打击,直接一病不起,徐佑军安葬了女儿,没多久又送走了老太太,一个人凄凄惨惨的过了几年就撒手人寰,死的时候也不过五十多岁。

他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寄托。

原着作者说:

【这一切的悲剧,都是因为徐宁安的性格缺陷,她太执拗了,不懂变通。如果她能体谅母亲当年的不容易,接受母亲的愧疚和补偿,或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她生在了好时候,没吃过苦,有什么资格指责母亲当年的选择呢?】

【迫于无奈做出的选择,从来不是选择,只是妥协,就好像向下的自由不是自由一样。江明华不完美,但是她当年在农村所做的事情,是时代导致的悲剧,如果没有政策要求她下乡,也就不会有后来这些事,徐宁安因此而记恨自己的母亲,简直毫无同理心。不管怎么说,江明华给了她生命,承受了生育之苦,徐宁安这个态度,属实不孝了。】

就有点槽多无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