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被重生女主炮灰的小知青(完)

1978年2月22日,宁安和张牧廷去学校报到,正式开启了大学生涯。

大家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个个都卷生卷死。

学生们还不算,更卷的其实是老教授们。

宁安所在的化学系主任,有留学经历,之前被停职审查。

本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研究工作陷入停滞,一下子比人家落后了小十年。

现在恢复工作,恨不得一天24小时待在实验室里。

宁安也被大家带动了积极性,用两年时间学完全部本科课程,然后开始读研读博。气的大家咬着牙在后面一边骂一边追。

系主任乐的合不拢嘴。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迟早能迎头赶上。

1982年,张牧廷大学一毕业就去了外交部,这个时候,宁安研究生都读完了。

1986年,宁安拿到了博士学位,此后就一直在学校任教。

这一年,宁安30岁。田小英女士52岁。她在1978年跟张部长一起调入京城,还是在武装部从事后勤工作。

京城武装部的关系网比县城要复杂的多,她想要办一个厂的想法就暂时搁置了。

宁安倒是有边学习边创业的想法,但是她注意观察了一下,这几年,虽然形势开始放开,但是个体户的营业环境并不是太好,一方面是隐形的歧视,另一方面是执法的不稳定,营业执照随时可能被吊销。

直到1985年,第一家真正的私营企业出现,宁安才下定了办厂的决心。

说起来,这家私营企业获得正式营业执照的过程相当曲折,惊动了副总理,然后又惊动了最高领导人,最后是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特批的。

宁安的工厂定位是日用化工。田小英知道她要办厂的消息后,就申请了提前退休,她觉得办厂比较有意思。正好,唐菁茹这一年55岁,也退休了,便把郑局长抛在老家,自己跑来京城和田女士一起创业。

就这样,宁安出配方和一部分资金,田小英和唐菁茹出力,同时也出一部分钱,再约定好如何分成,三个人就轰轰烈烈的忙了起来。

这个时候,张部长当年说的“你公公婆婆事业上可以帮忙”就体现了出来。宁安这个厂建的非常顺利。

最开始,生产的就是基础产品,洗发水、沐浴液、香皂,然后是润肤霜、洁面乳,再后来就是细分的护肤品,各种香水、彩妆、功能性护肤品。

宁安出的配方肯定是世界领先的,她并没有一下子把摊子铺的太大,而是根据局势和政策变化一步一步来,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

宁安隐居幕后,田小英和唐菁茹俩人冲在前面,成了时代弄潮儿,也带动了很多女同志的创业积极性,一大批优秀的女企业家涌现出来。

三个人也没忘记回馈社会,每年大笔大笔的往妇女发展基金会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