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献转身走向大殿门口,他的步伐更加坚定而有力。
他回头望了一眼皇帝曹叡和群臣,心中默默许下誓言:“我夏侯献,定当为魏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捍卫魏国的荣耀!”
随着夏侯献的离去,大殿内逐渐恢复了平静。
曹叡重新坐回龙椅,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
他的心中既有对夏侯献的信任与期待,也有对战争的担忧与不安。
但他知道,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坚定信念,带领魏国走向胜利。
而夏侯献走出大殿后,立即召集了手下的将领和士兵。
他站在高台上,身披铠甲,手持长剑,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台下的将士们。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如同战鼓般激励着每一个人的心:“将士们,我们即将踏上征途,去征服那些敢于侵犯我们魏国的敌人。我夏侯献,将与你们并肩作战,共同捍卫魏国的荣耀!”
将士们闻言,纷纷振臂高呼,声震天穹。
三日后。
偃师。
夏侯献用兵之道向来以谨慎著称。
战场之上,容不得半点轻敌之心,尤其是面对汉国的两位猛将——赵云与鄂焕。
这两人,皆是汉军中的佼佼者,武艺高强,智勇双全,绝非等闲之辈。
因此,夏侯献在制定战略时,总是将二人视为心头大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此时,魏军与汉军的战局已至白热化,双方都在为争夺地盘而拼尽全力。
夏侯献站在偃师城的城头上,眺望着远方的天际,心中盘算着下一步的棋局。
他的面容沉稳而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谋,仿佛能洞察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赵云与鄂焕,此二人皆非池中之物,不可轻视。”夏侯献低声自语,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城头的石砖,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为自己的话语伴奏。
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对敌人有足够的了解和尊重。
为了应对汉军的强势进攻,夏侯献精心布置了兵力。
他将主力大军驻扎在偃师城中,这里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是魏军的重要据点。
而偏师则被他安排在巩县城中,作为策应和牵制汉军的力量。
偃师城内的主力大军,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他们整日操练,磨刀霍霍,只待夏侯献一声令下,便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
而巩县城中的偏师,虽然兵力相对较少,但却个个都是精兵强将,他们肩负着断绝汉国与成皋关联系的重任,同时也要吸引孟津与平县的汉军来攻,为主力大军创造战机。
夏侯献站在偃师城的指挥室内,墙上挂着巨大的地图,他仔细审视着每一个细节,心中默默盘算着。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仿佛在描绘着一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他转身看向身边的将领们,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主力大军在此蓄势待发,目的就是要伺机而动,拿下平县与孟津。而巩县的偏师,则是我们的奇兵,他们要断绝汉国与成皋关的联系,吸引汉军的注意力,为我们主力创造机会。”
将领们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深知夏侯献的用兵之道,对他的计策充满了信心。
然而,夏侯献心中却明白,这个计策虽然巧妙,但也充满了风险。
“万一偏师在巩县没有撑住,万一赵云不中计,那此计皆不成。”夏侯献心中暗自思量,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虑。
战场之上,千变万化,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放手一搏。
夏侯献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他看向身边的将领们,语气坚定地说道:“将士们,此战关乎我魏国的荣辱存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偏师在巩县的任务艰巨,但他们是我们魏军的骄傲,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坚守到底。而主力大军,更要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出击。”
将领们闻言,纷纷振臂高呼,声震屋宇。
他们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夏侯献看着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