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死,彻底击垮了魏军的士气,他们纷纷丢弃武器,举手投降。
成皋关,这座曾经固若金汤的关隘,在赵云的带领下,汉军仅仅用了短短的时间便将其攻克。
拿下成皋关之后,赵云并未有丝毫的懈怠与停留。
他深知,战事如火,一刻也不能耽搁。
成皋关内,战火的余烬还未完全熄灭,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血腥的味道,断壁残垣间,偶尔传来几声受伤的士卒的低吟。
但赵云的心中,却如这关隘之外的天空一般,清澈而坚定。
他迅速着手肃清成皋关内的事宜,指挥着士卒们清理战场,救治伤员,同时将俘虏的魏军集中看管。
他的身影在关隘内穿梭,银甲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长枪紧握在手中,仿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状况。
他的面容冷峻而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与决绝。
布置城防时,赵云更是事必躬亲。
他亲自检查每一道城墙的坚固程度。
他深知,城防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成皋关能否守住,关系到汉军后续行动的顺利进行。
因此,他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大意。
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赵云从麾下精锐中挑选了五百名勇士,命令他们守住成皋关,等待后续汉军前来接收。
这五百名勇士,个个身材魁梧,英姿飒爽,他们坚定地站在城楼上,目光如炬,仿佛能将一切来犯之敌都焚为灰烬。
赵云看着他们,心中充满了信任和期待。
“尔等务必坚守此地,不得有误!”赵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勇士们的心上。
勇士们闻言,齐声应诺,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在向天地宣告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安排妥当守关事宜后,赵云并未停留,他迅速点了一千铁骑,准备出击。
这一千骑,骑的皆是上等西域宝马,这些宝马体型健壮,毛色油亮,四蹄轻盈,仿佛能踏风而行。
它们是科学院精心繁殖出来的宝马品种,不仅速度极快,而且耐力惊人,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利器。
士卒们皆是跟着赵云南征北战的精锐勇士,他们身披铁甲,手持长枪,腰悬利剑,个个英姿勃发,气势如虹。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畏和坚定,仿佛已经做好了随时为汉军捐躯的准备。
赵云站在马前,目光如炬,他扫视着眼前的勇士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
这一千铁骑,是他手中的一把利刃,是他突袭魏军、救出鄂焕的最大依靠。
“兄弟们,此番我们要突袭围困鄂焕的魏军,救出鄂焕,同时重创魏军锐气!”赵云的声音高昂而激昂,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勇士们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亢奋和期待,他们紧握手中的长枪,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冲上战场,与魏军一决高下。
赵云一挥手,一千铁骑瞬间启动,他们如同潮水一般涌出成皋关,向着魏军的方向疾驰而去。
马蹄声如雷贯耳,尘土飞扬,仿佛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一片黄色的雾霭之中。
赵云骑在马上,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冷静和果敢。
此战关乎汉军的荣辱和生死,关乎鄂焕的性命安危,他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他紧握着长枪,仿佛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的状况,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突袭魏军,救出鄂焕!
一路上,赵云带领着一千铁骑风驰电掣般地前行。
他们穿过了茂密的树林,跨过了湍急的河流,越过了险峻的山岭。
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如同一道闪电般划过,让魏军措手不及。
终于,他们来到了魏军的营地附近。
赵云举目望去,只见魏军的营地连绵不绝,旗帜飘扬,士卒们正在忙碌地准备着战斗。
而鄂焕,则被魏军紧紧地围困在营地之中,无法脱身。
赵云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怒火和决心,他挥舞着手中的长枪,高声呼喊着:“兄弟们,冲啊!救出鄂焕,重创魏军!”
一千铁骑闻言,齐声应诺,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向着魏军的营地冲去。
马蹄声如雷贯耳,轰鸣着在广袤的战场上回荡,仿佛是天际滚动的闷雷,预示着风暴的来临。
喊杀声震天动地,汉军将士们的怒吼与魏军的惊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声浪,直冲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