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贼》里的夏国平叛大元帅陈阔川,如果让一般的编剧来写,肯定是一个正面人物。
在剧本的前面,李俞把黄潮干的好事和坏事都写出来了。
好事,把门阀屠杀干净,让门阀体会了乱世百姓的滋味的。
坏事,他杀了更多的无辜百姓。
黄潮是符合贼这个定义的。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出现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人物。
这个英雄人物理所应当是陈阔川,因为他是平叛大元帅。
可是剧本里的故事不是这样的。
夏国朝廷和陈阔川把黄潮和起义军称为无恶不作、烧杀抢掠的贼,恨不得把最邪恶的词汇都往他们的身上贴。
当陈阔川手下的大将指挥士兵包围了一座起义军的城池时。
他们向城内的起义军承诺,只要开城投降就能免死。
已经断粮的起义军信了他们的话,天真的以为开了城门就能活命。
结果放下武器开城门后,等来的是乱箭的射杀。
数千人的降军被杀光。
陈阔川和麾下大将们的说法是兵不厌诈,起义军都是贼,贼就得全部杀光。
让他们活命,还得拨一部分军粮养活他们。
杀光他们,不仅省下了军粮,还多了几千颗脑袋换赏钱。
国师眉头一皱,他觉得又讽刺又真实。
明明是夏国的正义之师,干的居然是言而无信的事。
要么不允许人家投降,把人家全部干掉。
既然允许人家投降,还承诺了人家投降的条件,等人家开城门后又出尔反尔,这是什么虫豸行为?
不过类似的情节在《投名状》等电影里出现过,效果还是不错的。
当国师以为这已经很黑暗时,没想到真正的黑暗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