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犁庭扫闾,一统西域!
天幕上。
头戴朝冠,身穿帝服的乾隆望着满朝文武,目含威严。
“朕于准噶尔,初无利其土地人民之念。”
“然,今岁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等领数万众投诚,朕以天下大君,焉有不收养求生而来者之理!”
“达瓦齐,作乱之人!其收数万众,虽目前不敢妄举,而日久力足,必又蠢动。”
“今事机已值,不烦大举,以国家之余饷,两路并进,不过以新降之力,少益以内地之兵,即可成积年未成之功!”
……
曹魏。
曹操看这段话就想起大耳贼那家伙。
还什么本次出兵并非想占人家的地盘,而是因为达瓦齐弑君作乱,出兵的目的是拯救准噶尔民众,使投诚之人回归故乡。
真是说的比唱的都好听。
那什么噶尔丹策零的次子死的时候,也不见你师出有名。
“这一点不如大耳贼直白。”
曹魏慢悠悠的抿了一口酒。
他不喜欢乾隆。
因为他一眼就看出这人的本质跟他类似。
面厚心黑。
……
【乾隆十九年(1754)十二月初四。】
【乾隆宣布本次出兵的人事安排,依旧是兵分两路。】
……
天幕上
狂暴的西北风卷起万丈旋风,挟着沙土肆无忌惮地在广袤无垠的原野上互相追逐嬉戏。
黄土道上,盘旋呼啸的黄雾里,绣龙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穿着铠甲戴着头盔,一众骑兵策马骑行。
马蹄声在坚硬如铁的冻土上发出千篇一律的叮叮声。
……
【命两广总督班第为“定北将军”,统率北路军。】
【授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与准部降将郡王讷默库、班珠尔一起,率所部为先锋。】
【和硕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衔琳沁,和托辉特郡王青滚杂卜,尚书达勒当阿等随军参赞军务。】
【以乌里雅苏台为基地,总兵力一万人,三分之二为准噶尔降兵,其余为八旗兵。】
【命湖广总督永常为“定西将军”,统率西路军。】
【授萨喇尔为“定边右副将军”,与准部降将亲王车凌、郡王车凌乌巴什、贝勒车凌孟克、色布腾等人一起,率所部为先锋。】
【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贝子扎拉丰阿、总督鄂容安等随军参赞军务。】
【该军以巴里坤为基地,总兵力一万六千人,由准噶尔降兵、八旗兵、绿旗兵组成。】
……
{哇……这人名看得眼睛疼。}
{别的不说,乾隆的十全武功起码有一大半含金量十足,他手下发掘出的人才也是真多,一茬一茬的。}
{确实,而且康熙乾隆年间的清军还是武德充沛的!}
{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有一座很大的岳飞庙,至今保存完好,是康熙年间,清军追击准噶尔余部一路打到哈萨克斯坦,当时叫阿克莫拉修的岳飞庙。}
{一直到了雍正,他“罢黜岳飞独尊关公”,岳武穆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然后在乾隆年间又允许重新崇拜岳飞,只能说越是缺什么,越是喜欢补什么。}
{雍正自己武力不行,特别喜欢关羽这样的(狗头)}
……
季汉。
刘备微微皱了眉头。
“这话说得……怪怪的。”
至于哪里怪……一时还真没想出来。
张飞醉眼朦胧,直抒胸臆,大着嗓门道:
“岳飞厉害!但还不能与我二哥相提并论!”
“翼德!”
刘备的一声怒喝打断了张飞的话音。
张飞被一声厉喝喊回了神智。
明白自己说了什么,缩着脑袋,不敢跟刘备对视。
刘备气愤道:
“岳飞!精忠报国!此等大义是能口中编排之人吗?”
“下去!清醒了脑子在回来!”
张飞不敢抬头,抱拳掩面退下。
诸葛亮摇着羽扇,轻叹一声。
“主公,三将军的脾气秉性需彻底矫正一番……不然……”
刘备也叹了口气,无奈道:
“他什么答应我,什么事也顺着我,偏偏这个臭脾气!说了也听,听后不改!”
“需得一人时时拂看……”
诸葛亮则以扇掩嘴,附耳轻声如此这般。
刘备听得一脸雾水。
扭头看向一脸纯真的好大儿。
“孔明,这真行吗?”
诸葛亮成竹在胸道:
“三将军考虑着主公的面子,也要顾虑自身不能带坏阿斗。”
“同时,也能让阿斗涨一涨血气。”
“一举两得。”
刘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刘禅突感一阵寒意。
降温了吗?
……
【在阿睦尔撒纳等人归降之前,乾隆与军机大臣商定的兵力配备方案是北路军三万人全部为八旗,西路军二万人一万为绿旗。】
【当阿睦归降后,乾隆改变主意,决定以准噶尔降兵作为军队主力。】
【两路军队从组成到打法都很相似,准噶尔降将率领准军为主力前锋。】
【八旗兵、绿旗兵在清军将领的带领下尾随跟进。】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真想对着胤禛指指点点!
你看看你儿子!
你再看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