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刚登基就想着动手改政?你个不孝子!”
雍正气的要死。
前面还在自得,后面就当头一棒。
关键是,他废的都是自己的心血啊!
雍正这人脾气上来那是谁都拦不住,弘历也明白他阿玛的脾气秉性,随即抢先道:
“汗阿玛,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自古新皇登基为权宜计者不计其数,儿臣许有难言之隐啊!”
说着,弘历一个叩首。
雍正则沉着脸看着他。
他犹豫了。
朝野上的那些人有多处理他是知道的,就因为知道所以他才犹豫。
“那朕就看看,你到底有何难言之隐。”
弘历叩首不言。
一切都拜托你了!
未来的我!
……
天幕上。
视角从宏大的清朝疆域缩小下拉至南方。
随后,一片片七彩斑斓大小不一的势力划分铺满画面。
……
【云南、贵州、广西以及同它们邻近的湖南、湖北、四川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
【因为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大多都是四周较平坦而中部突兀多山,所以经济落后,生产方式不同,与中原朝廷的关系疏密不一。】
【自元明以来,这些地方就实行土司制度,土司管辖各该民族,他们的承继行世袭法,然需朝廷批准。】
【土司在内部自行征纳赋役,仅向朝廷进贡少许银物。】
【土司自定成文和不成文的法令,对属民生杀予夺,朝廷概不过问,在这里实现的是土司的意志,而不是朝廷的政策。】
【还有一些地方,连朝廷承认的土司也没有,只受该族头人的统治,可以说是土舍制。但他们往往受邻近的土司控制。】
【土司、土舍是大大小小的“割据者”,因而产生朝廷要加强对他们辖区的统治与他们维护旧制度的矛盾。】
……
大宋。
赵匡胤仔细琢磨了一阵,恍然道:
“这不就是唐代羁縻的变种吗?”
施行土官土司制度,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使之相互牵制。
既能大体实现了对施治地区的有效调控,又授予了土司利用当地资源的某些合法性,同时掌握收回其资源占有资格的权力。
能减少蛮夷首领独占资源或为争夺资源而争斗不已的情形。
还可以不引火烧身。
问题就是,鞭长莫及。
……
【明朝以来,朝廷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设置府、厅、州、县等地方政权,派遣一定时间进行调换的流官前往治理,这就是改土归流。】
【但效果都不大。】
【因为土司逐渐掌握与朝廷打交道的方法,平时借多征税收以自肥,条件具备时逐渐坐大,甚至凭借掌握的土军分裂割据。】
【而朝廷允许土司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客观上也保护了落后社会及其旧俗,并使土司辖下的夷民难以得到国家法制的保护。】
【随着这些地方的不停开发,土司制度保守、落后的一面逐渐明显。】
【例如,清初土司对属民任情役使,赋税是“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
【但他们掠夺的比向朝廷上贡的多得多。】
【如云南镇沅土知府刀瀚于雍正初年,每年进贡银三十六两,米一百石,而向土民征收银两千四百三十八两,米一千两百一十石,强征的比上贡的多几十倍。】
【同时,土司恣意虐杀属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者的家属,要征六十两、四十两、二十四两不等的银子,名之曰“垫刀银”】
【康雍时人兰鼎元说属民对土司“无官民之礼,而有万世奴仆之势,子女财帛总非本人所自有”】
……
{感觉土司就是一种特殊的乡绅氏族,中原地区都做不到皇权下县,更别说边远地区了,只要土司不自己作,像奢安那种,中央政权应该还是以保留利用为主。}
{根据朋友所说,他爷爷是广西的土著,那一代打地主分田地才从山上下来的,因为平地能种田的土地是地主的,没有土地的人要被迫到很山很山的半山腰是开田。而土司就是有暴力机构掠夺资源的地主。}
{据他说,他老家利川就有土司城,建在山上的,易守难攻。}
{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域,在没有外来干扰下,只能诞生也只适合低层次的社会形态,就像自然界里恶劣环境下只有更原始的生命生存一样。}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眼皮子一跳。
打地主?分田地?
这是什么第二个李自成吗?
大清亡的跟大明一样?
……
大清·乾隆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