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朱元璋:什么?后代尽是奇葩?!

【公元827年二月,改元太和。】

【大臣们废寝忘食,不计个人利益的为皇帝出谋献策。】

【文宗也和大臣们终日待在一起,商议军国大事,定下未来最重要的国策。】

【从朝廷用人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到水利兴修,无所不问。】

【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都详细与宰相大臣们讨论研究。】

【并且要求把各种节假日或者辍朝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双日,以便不影响单日的上朝。】

【同时文宗还下令铸造“谏院之印”,改变谏官进奏表章还要在其他部门请印以造成奏事泄密的状况。】

……

大唐·宪宗时期

李纯看着天幕眼前一亮。

“朕看李涵也不错,干脆直接立为皇太孙好了!”

郭氏皱着眉略有几分不满。

“他是恒儿的儿子……越过其父而当太孙……”

“于礼法不合吧?”

李纯眉头一竖,一掌拍在案几上,大声喝道:

“都什么时候了!”

“礼法岂是如此不便之物!”

“让他继位,把朕造就的大好局势毁之殆尽吗?!”

“此事就这么定了!”

“朕说的!”

……

【公元828年三月,唐文宗下诏制举,以贤良方正与直言极谏问策取士。】

【于是,各地推荐的举人纷纷到京都应试。】

【其中有一个叫刘蕡的举人,在试卷里直陈宦官专权于国于民不利。】

【他认为天下倾覆、举国之乱、朝政危机都是由宦官的专权所导致的,还论述了藩镇擅兵、奸臣当道的诸多危害,主张要使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帅。】

【考官们将它传来传去,赞不绝口,觉得是篇难得的佳作。】

【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态,因为一旦录取了刘蕡,就得罪了宦官,自身的官位必不能保。】

【唐文宗对刘蕡的观点非常认同,但由于羽翼未丰,只得任用了其他应试者,唯独没敢用刘蕡。】

……

{历史说文宗喜欢和大臣商讨,但决策能力不行,如果有权力,谁会好谋无断。}

{那些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还是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

{他是没办法,不是他不想做决定,后面的宦官不愿意。}

{讲真,唐朝即使到了晚唐,大部分皇帝也都是非常不错的皇帝,都有理想有抱负,而明朝,除了前面三个其它各个都是奇葩。}

……

汉末·(曹操偷袭益州擒刘备的时间线。)

诸葛亮望着天幕悠悠长叹:

“称国以弑者,国之人皆不赦也!”

“宪宗、敬宗两位国君被弑杀,这些大臣中能够免除不赦之罪的又有谁?”

“他们有何面目站在新帝的朝堂之上?”

“宦权之势……张矣!”

“但也不似桓灵二帝之诸宦官那样斩杀忠良之臣、将天下士人除灭殆尽的地步!”

“也无蔡中郎那般受髡钳之刑、张元节逃亡之祸!”

“这文宗一朝的诸位大臣亦有何惮而不孤鸣其公愤?!”

“国之无人至于此极,呜呼哀哉!”

一旁的曹操饮着黄酒,看了一眼身边往嘴里扔青梅的刘备,小声嘀咕着:

“孤怎么觉得……你家‘丞相’意有所指呢?”

刘备嚼着嘴里的青梅看着曹操微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