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犁地

拖着犁干了一个多小时以后,大黑这家伙才算是过了瘾。

释放完了它内心的亢奋之后,才把速度给放慢下来。

看着大黑放慢了速度,拖着犁慢慢的耕地,张建国才过来跟张安换了把手。

这个冬天,不单单是大黑憋坏了,一辈子干活习惯了的张建国也在家里做不太住。

接过犁把手以后,习惯性的扬起右手,随后才发现手里面并没有鞭子。

以前还没买大黑的时候,家里是用牛来耕地,得一只手掌着犁把手,一只手握着鞭子。

因为老牛性子皮淡,拖着犁耕地的时候,走着走着就停下来了。

这时候就得拿着鞭子在空中甩动,听到鞭子空抽出来的声音,它们才会继续往前走。

基本很少有人直接把鞭子抽在牛马的身上,如果牛是自家的,抽的时候肯定心疼。

如果是借来的,那就更不能抽了,省得别人看了说自家不爱惜他们家牲口,以后再借就很难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真抽上去,有的牲口脾气差得很。

你要是抽了它,它绝对跟你撅蹄子,不注意被撅了一脚那可不好受。

特别是有些脾气暴躁的牛,你把它抽痛了,转过身来就用那一对大牛角干你。

张安小时候就见过有人用鞭子抽牛屁股,结果被牛给顶得半死。

最后人住了院,牛也被卖给贩子宰杀。

所以一般有常识的老农民,都不会用鞭子抽在牲口身上。

红岩镇这边,用牛耕地的时候,还挺好玩的。

耕地的时候,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犁就完事了,不像其他地方,还得多一个人来牵牛。

一个人套着牛耕地的时候,牛不知道往哪边走,后面的主人就会喊“包包咧咧”。

包包是走右边,咧咧是走左边。

每次犁地到头的时候,后面的主人就会喊号子,那牛听了以后自己会拐弯掉头。

这样一来,就省了一个人的功夫。

张安还小的时候,家里也养了一头牛,他去山上放牛的时候也是这样。

骑在牛背上,遇到岔路的时候就这么喊,屁股下面的牛会自己找路。

后来家里买了大黑,被张安调教的非常懂事

基本上每次拖着犁的时候,它自己会分辨,不用人喊,非常省心。

张建国就是以前耕牛耕多了,即便是家里的老水牛已经卖了很多年。

但这些已经成了习惯的记忆,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手掌着犁就想起来了。

“爸,张安,回家吃饭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张安跟张建国父子两人埋头耕地。

直到苏颖过来喊,才发现已经到了该吃中午饭的时间。

山里人就是这样,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很容易忘了时间,除非是肚子饿了才会想着是不是该吃饭了。

“来了,你先回去,我们马上回来。”

张安瞅了瞅,一早上的时间,这块地只犁了一半,还剩下两三亩的样子。

一时间也犁不完,少说要三四个小时,所以张安把犁套解了,先回家吃饭下午再来。

“没想到桥头这块地,泥巴这么肥,都跟旁边窝地的差不多了。”

张建国是老庄稼人了,这地刚被犁起来,他就知道这块地的肥沃程度。

“这地里的泥巴都是山上垮下来的黑泥巴,肯定很肥。”

这里其实并不是一块地,张安小的时候,这里是小块小块的梯状斜坡。

只是每一年发水的时候,后面的山坡上都会垮下来一堵山体。

那些塌在路上的泥巴,都被大家往这里运,把那些小斜坡给填了起来。

经过那么多年,就把这里给填成了一块非常宽的空地。

而且因为这些泥巴都来自背后的坡上,全是漆黑的腐殖土,能不肥沃嘛。

村里很多人都知道这里土地好,只不过这里是村里集体的地方,没人敢过来霸占。

所以早上张安父子两人过来耕地的时候,不少人都过来看,估计心里也打着能不能占点便宜的想法

(/77389/77389434/11512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