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买煤过冬

家里的人也就不再着急了,想着大家现在都没吃饭,一个个饿着肚子出去帮忙。

所以黄二奶奶把自家几个媳妇儿喊过来,在家里赶紧把饭做好。

这么晚了,待会大家从山上回来也好吃上一顿热乎的饭菜。

张安他们到了的时候,黄二奶奶家里的饭早就做好了。

大家也没客气,黄二奶奶一喊,大家就过去坐在一起吃饭,整整坐了两桌。

吃饭的时候,黄二爷又跟大家赔了个不是,道了声谢。

不管怎么样,现在结果都是好的。

大家也都笑笑说没什么,下次不要再这么吓人就行了。

尤其是黄二爷家里,可是被吓得不轻。

等大家吃完以后,都各回各家去了。

接下来就是黄二爷一家自己“开会”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的张安刚吹了一阵早风,实打实的打了个冷颤。

明显就感觉到今天比往天冷太多了。

这一看外面,到处都是霜,难怪变得这么冷。

虽然早就已经是冬季了,但在张安眼里,打霜了才算是入冬,不然温度都没下来。

“你这娃,怎么不多穿一件衣服呢,今天打霜了,天气冷得很。”

刚从老屋过来的王芳,发现张安还是只穿了件短袖在院子里。

连忙提醒他回去穿衣服,这要是弄感冒了可不好受。

张安也不犟嘴,刚才出来的时候是不知道,这会儿转身回屋里找了件外衣套在身上。

“老叔,伱这是要去哪里啊?”

老叔张建文驾着马车从门口过,张安顺口就打了个招呼。

“吁,现在天气冷下来了,趁天气好去拉一车煤块回来。”

长箐村里这里冬天不烧柴,都是烧煤过冬。

因为附近有很多地方都有煤矿,所以附近的煤还比较便宜。

所以大家一年四季烧火啥的,都烧煤烧习惯了。

所以冬天之前,大家就不用到山上去砍柴了。

张安看了一下自家的煤坑里,好像也没多少了。

里面都是煤面,一点煤块都没了,看来也是时候去买一些了。

这两者一听名字就知道区别,可以用泥巴跟石头来比喻它们俩。

煤块很耐烧,而煤面就特别容易被烧完。

张安他们村里的大多数人家,一般天气不冷的时候很少用煤块。

一整年下来,大多都是用煤面加水,拌成煤团来烧。

煤团是湿的,所以放在煤灶上以后会熏干。

不仅仅可以封住燃烧的火炭,成团的煤会让灶里的火不那么容易熄灭,坚持到第二天早上。

而第二天早上撬下来的煤团,还能打成小块小块的放进去燃烧,很容易就被引燃了。

所以现在农村家里的小孩们,不仅放学回来要割草、喂猪、做饭和洗碗,晚上还得拌煤。

村里还专门有一句话,叫做“朝前不管,赶后拌煤洗碗”。

这话多少家里有几个孩子的时候,那些小孩经常说的。

意思是吃饭的时候比速度,提前吃完的什么都不用管,最后一个吃完的要拌煤加洗碗。

但在张安家就不一样了,不存在这个比速度的说法。

以前的张安就很讨厌拌煤洗碗,因为他们家只有他一个孩子。

王芳跟张建国只要是去地里干活了,这些家务活全是张安一个人做。

为了拌煤,村里每一家人都有个两个煤坑。

一个特别大的,还有一个特别小的。

大的煤坑是为了买煤回来的时候,有地方存放。

而小的煤坑就是为了拌煤用的,一般情况下小煤坑都是在自家门口,这也是为了方便。

而拌煤很简单,把煤面铲到小煤坑里,往里倒一些水和黄泥巴。

用家里的锄头在煤坑里来回搅拌,有时候还需要用到煤棒来冲锤。

关于煤棒,大多数人家都是砍一节碗口粗的树回来砍的。

到了后几年,也有人家直接用铁锤的。

所以农村拌煤又叫冲煤。

而拌煤的时候,加的黄泥巴,主要是为了拌好的煤面能更好的成团。

另外一个是为了烧火的时候,稍微节省一些煤,毕竟这都是花钱买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但是黄泥巴也不能加很多,都是有比例的,加多了这煤团根本就燃不起来,没法烧。

虽然后世张安使用了二十多年的电磁炉、燃气灶。

但是拌煤这件家务活,一直都是围绕着张安的整个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