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太子入学堂

南明义军 随笔道人 1100 字 8小时前

时间进入十月,京城中的气氛,莫名的有些严肃,而这,和夏完淳升爵之事比起来,完全就是小事一桩。

能在京城中,天子脚下被称为大事,那自然是与朝廷未来的格局息息相关,而这件大事,那就是和储君有关。

在昭武二年时,群臣上疏,请求天子,为太子遴选帝师,但当时孟浚以太子年幼,驳回了群臣的上疏。

而孟浚并不想让皇子继续重复传统的教育制度,虽然清朝时,对皇子的教育很严苛,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个对皇子教育的比较成功的朝代。

但孟浚知道,世界在变,如果一天到晚学那些儒家经典,那么在将来,定然无法应对世界的变化。

孟浚知道,无论他如何设定祖制,经过时间的变化,在将来都会面目全非,便如明太祖的大浩一样,不过百年,便已成了空文。

但至少,孟浚也希望能够留下一些足以流传后世的思想与文化,让儒家不再那般固执与死板,无论成与不成,尽自己所能,也算对的起历史了。

孟浚在驳回群臣上疏后,在京师内城中,设立了一座学堂,这座学堂,有传统儒学,有算学,以及物理,地理等一系列学科。

而在这座学堂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物,也就是汤若望。

汤若望,德国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万历四十八年时,来到澳门,在清廷横扫中原时,汤若望来到北京,其很得福临的喜爱,尽管福临没什么权利,但也让汤若望对传教一事,备感希望极大。

只是让汤若望没想到,短短时间里,清廷就要失去中原的统治力,而在清廷兵败之后,退出北京时,汤若望趁乱躲在地窖中,等乾军入城后,他才从地窖中出来。

孟浚在接触了汤若望后,认为此人在物理学方面,较之中原士人,已是强了许多,因此,在昭武二年的时候,孟浚建立京师学堂,就让汤若望负责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