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伤心者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418 字 3个月前

数学家莱姆伯脱,高斯,黎曼,罗巴切夫斯基等人提出并发展了非欧几何。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欧几何的实际应用,但他抱憾而终。非欧几何诞生一百七十年后,这种在当时一无用处广受嘲讽的理论以及由之发展而来的张量分析理论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

何夕独立提出并于公元1999年完成的微连续理论,一百五十年后这一成果最终导致了大统一场理论方程式的诞生。世界沉默着,为了这些伤心的名字,为了这些伤心的名字后面那千百年寂寞的时光。

很特别,这一次李易触发的记忆,

并不是电影,而是一篇,一篇科幻!

《伤心者》!

说起来,这部科幻短篇,虽然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的银河奖,但是争议颇大。

有人觉得,这根本不算科幻。

甚至如果剪除掉「时空穿越」的过程,都很难说这是一部「科幻」作品,而「时空穿越」已经是科幻最通俗的门槛了吧。更让人在意的是,《伤心者》里存在着许多难以忽视的「硬伤」。例如,「对数学应用意义的质疑」,「将出书作为学术成果的呈现方式」,「一百五十年后观察者能从废墟中找出这本书」等等。这一切都充斥着一个作家对于理科学术界的臆想。

但这都不重要,在很多人心目中,它依旧是「软科幻」的一座丰碑,它内里所折射出来的哲思,既有着母性光辉的赞美,又有着探求真理的精神。而后者让人觉得它实在是一部不能再「科幻」的作品了。

而且《伤心者》的优秀不止于此,在中,作者这样写道:「你的眼睛会欺骗你,你的耳朵会欺骗你,你的想象力会欺骗你,但数学不会。」正因为现代数学发展到今天,非欧几何已经触及了人类的感知极限,人们才开始相信纯粹数学中的逻辑推演。而罗氏很不幸,是这个转型时代的一场悲剧。

由此,当被《伤心者》中的亲情感动之余,又不由被历史里那些硬着头皮、坚持真理的数学家们所感动,为那些怀才不遇、蹉跎一生的数学家们而感到遗憾。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客观性,每一个超越时代的思想都可能难以获得其应有的尊崇和光荣。

抛开这些,对于李易而言,《伤心者》是不是好故事?

答案是肯定的,它的表现形式很像《美丽心灵》——一个天才科学家的成长历程!

当然,要改编成电影剧本,肯定要进行一定的改编,不过,却已经足够了。

事实上,《伤心者》是一本合集,同名的故事,在合集里面只是一篇而已。

《伤心者》作为第一卷,仅40页。

《伤心者》虽被定义为科幻,应属软科幻了,因为全书始末科幻元素很少,除了一个看不见的「我」娓娓讲述和采用时空转换两处。但这并不影响它的科幻形象,反而,去除宏大的场景和一发不可收拾的漫天狂想,小巧的人物格局对仗出来的人情观、时代观和宇宙观紧凑深刻,文字的人情描述多了几分科幻中罕有的诗意和美丽,添了几分真情味儿。

全书高潮是在数学天才何夕面对自己所发现的微连续理论,所采取的强硬坚守立场,与当时所处时代产生的剧烈对立和冲突,包括爱情,友请,理想和时代风向。

微连续理论,这个超越时代的伟大存在,在不被时代接纳时,主人公何夕背负的不是荣誉,而是与世界为敌。相恋女友的渐行渐远,导师在现实生存中的初心遗忘,社会世俗的趁机裹挟,让主人公苍白无力的悲凉跃然纸上。幸运,由始而终让人能在这愤懑的压抑中,得以喘息的是来自母亲夏群芳倾尽无私的爱,它是唯一不灭的希望,生生不息。

李易翻看了很多遍这部,可以说书中让人感受最为敏感和深刻的有三点:时间、母爱、执念。

时间,没有人能讲明它是什么东西,你说它平常无奇,时时存在,每个人都有,不看出身,不分贵贱高廉,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而有时候,时间这东西它又像洪水猛兽一样,吞没你毫无招架之力。就像何夕的女友江雪在与他分别后出国深造写下的那段话一样:「.回想当日的一切就像是在做梦,我们有过那么多欢乐的时光。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不是善变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这么想。

我曾经深信真爱无敌,可我现在才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无敌的东西只有

一样,那就是时间。

痛苦也好喜悦也好,爱也好恨也好,在时间面前它们都是可以被战胜的,即使当初你以为它们一生难忘。在时间面前没有什么敢称永恒。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但这并非因为对你的爱,而是我在恨自己为何改变了对你的爱——我本以为那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