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悲歌颂情义,大刀扬正气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299 字 3个月前

三个意欲救国救民的男儿决定一起上京,成就一番事业。在京城,王五得到康有为、谭嗣同的相助创立“强武学会”,袁世凯步步高升统领朝廷新兵大营,谭嗣同写就《仁学》立志推行维新变法,但遇到了奕亲王等顽固保守派的反对。紧急关头,维新派决定实行兵变推行改革,谭嗣同将希望寄托于袁世凯。袁世凯却将维新派兵变的秘密告知保守派,谭嗣同被捕并斩杀于菜市场。为了给谭嗣同报仇,王五找袁世凯决斗,最后被朝廷火枪队包围英勇就义。

这就是整部电影的故事脉络。

清末维新变法时期,“大刀王五”是民间代代交口称颂的一个传奇,谭嗣同和袁世凯分别在历史舞台上留下各自重重的一笔,一个永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

《一刀倾城》就是以民间的视角和立场回望历史,融合正史与民间传说,让侠者王五处于中心地位,将谭嗣同和袁世凯置于从属地位,并以武侠片的特色让谭、袁两个历史人物身怀武艺向武者靠近,简约而完整地抒写了民族变革时代武者的民族气节和激越悲歌:

“成败不过一线,为什么失败的总是我们?”

“我们做大事的,不是大成,就是大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有刀义,就有刀在;有战义,就有人在。”

整部电影也围绕着这个主题来讲述那个时代的故事。

影片里面的人物,三个主要人物,谭嗣同,袁世凯,王五!

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优缺点。

谭嗣同,可以说作为朋友,他是真正的完美的朋友,连袁世凯这样的人都喜欢和他做朋友。

谭嗣同有情有义,重情重义,他对待朋友的诚,对侍女的真,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所有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人放在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绝对意义上的,是每个人都希望结交的好友!

可是这样的人,他同样的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

可以说他是志士仁人,但是却也有着很多这类人的缺点,那就是空有一番热情与豪气,手中却毫无实权,也毫无从政经验。

他在面对掌握实权与圆滑的顽固派面前,不堪一击,最后只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引身就义,慷慨赴死。仰天长叹:“天下虽大,竟无我容身之所”,“逃得出牢狱,逃不出天下”。

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看到这一幕,唯有临影嗟叹,唏嘘不已。

这也许是我们民族的时代悲剧,近代变法救国,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在体制内,有权有势、有手腕的人,没有意愿变革,而身处体制外的志士仁人,虽认识到变法的重要,也有变法的热情,但是却没有变法的手段,唯有抓住一个无实权的傀儡皇帝。

可是他面对的却是一群顽固守旧与投机圆滑的实力派,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这不仅是他们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更加激起进一步对旧制度的反抗,从体制内改革已经不可能,那就只有完全颠覆整个旧制度。一次次的失败,只会激起一次次的更加的激进,我们的民族,一步步走向激进主义,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然,尽管谭嗣同有着这样的缺点,但是从个人来讲,志士仁人如片中的谭嗣同与王五大都豪气冲天,义气满怀。待人接物,以义气为先,以他人为目的,重信守诺,为朋友两肋插刀。而小人如片中袁世凯,则是以他人为手段,处事圆滑,善于投机,惯于见风使舵,八面玲珑。最终,志士仁人终将倒在罗网之中。令人唏嘘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唯有怀着敬仰的心去怀念他们。

再来说,王五!

这个版本的王五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武人!

恰恰相反,王五,是粗中有细,不怒自威。

这一点从和谭嗣同的狱中对话、亲手送谭嗣同上路以及最后从容赴死就可以看的出来,他懂谭嗣同,也理解谭嗣同!

他是黑旗军大刀队的队长,在白石镇,他说心中的火已经灭了,但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真正的灭掉心中的那一团火?

而谭嗣同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和谭嗣同不同的是,在这部片子里,王五才是真正的主角,或者说他才算是一个江湖人。

谭嗣同不是,袁世凯同样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