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票房潜规则

从影片上映第三天开始,口碑效应就逐渐显现了,《煎饼侠》的上座率有明显的下跌,把上座率当命根子的院线第一时间砍掉了一部分排片,补给了其他新上映的片子...

一周过去,《煎饼侠》的票房累计到了4亿多,此时《捉妖记》的票房是前者的两倍,已经接近十亿了...

这个数字已经很高了,但比原时空的《捉妖记》还是差了不少,原因很简单,王潇没像原时空一样去偷票房...

原时空《捉妖记》上映期间,就有不少网友曝光电影票房有水分疑作假,人家不是空口白牙的说,人家有证据的:

安乐影业旗下的百老汇院线,给《捉妖记》进行了异常大规模的排片,时间基本都是早场或午夜场,但上座率却达到了100%,甚至有部分影厅上座率达到了108%,合着大早上或者凌晨,影厅不仅爆满,还特么有十几个人原价买票进场站着看是吧?

这还不算什么,最离谱的是,时长120分钟的《捉妖记》,有时候在同一影厅每隔十五分钟就有新的一批观众进场,这影厅是十倍速放映的吗?

买票房这个事儿吧,在业内其实是公开的秘密,算是潜规则的一种。

片方为了名声,偶尔会出钱刷一点票房,就跟未来直播间里那些看似是大哥,其实是托儿的人一样,把氛围搞上去,赚路人的钱...

至于刷票房的钱,那自然是院线的“内部团购价”,大家好商量...

上面主要打击的是“偷票房”的事儿,这种真金白银刷票房的行为,属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上面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逼近票房数据上去了,也算政绩嘛...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票房信息的透明度高了,但这种刷票房的“生意”反而更加火爆了,原因也很简单,互联网思维嘛...做数据嘛...

只要数据好看,就能在市场上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就能让上市公司的股价节节攀升,刷票房那点钱,跟股市上赚的钱一比,那真的是,就值一根毛!

而《捉妖记》的翻车,只能说,安乐影业的吃相太难看,太贪婪,为了接更多单子,刷票房一点都不带掩饰的,活儿干的太粗糙了,连普通观众都看不下去了,因此提出了质疑,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浪...

其实像这种事儿,就跟“李一峰叫鸡”事件一样,互联网时代嘛,只要装死不回应,冷处理,拖一拖,关注度下来了,这事儿就过去了...

但那会儿大家还没那么熟悉互联网的打法,因此,安乐影业很快回应了,承认当然是不可能承认的,安乐影业直接发了声明,说称被网友“污蔑”的凌晨票房爆满的午夜幽灵场,其实是片方出钱包场,搞的公益放映活动。

另外,对于影片出现同一影厅场次间隔不到半小时的情况,安乐影业的回应是:“因总部公益放映安排要求下达时,跟一些影院沟通信息不畅,导致部分影城排映信息出错...”

对于这种说法,网友们的总结就是:还在嘴硬!

在片方做出回应后,央视不得不下场以正视听...

CCTV6《中国电影报道》针对《捉妖记》的公益放映进行了专题报道,记者前往《捉妖记》公益放映的影院进行实地调查,然后就发现在早中晚随机探访的三个1上座率的“公益性放映”场次中,现场没有任何观众...

安乐影业总裁张晗很尴尬的表示,这些无人观看的公益场次片方已经交钱了,所以不管有没有人来看,都会计算入《捉妖记》的总票房中...

这下子,几乎算是把刷票房的潜规则给给捅破了,潜规则之所以说是潜规则,就是因为见不得光,一旦见光,那就得整治了...

就好比著名的小说网站某点的月票榜,所有人都知道榜上的书有很多都是刷上去的,但只要不说破,那大家都可以披着“月票榜前十”这件皇帝的新衣,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这层遮羞布被捅破,两本书因为“传话中间人词不达意”而导致互相光明正大的开刷后,官方不得不下场净化月票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