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卧室床上名牌高价手表安然无恙。
本案看上去不像是强盗杀人案,更不可能是强奸杀人案,对于杀人动机,警方一筹莫展。
从犯罪手法来看,玄关和窗户上没有找到破坏痕迹,只可能是被害人亲自开门让犯人进屋,警方推断本案属于熟人作案。
警方在侦查本案初期对破案胸有成竹。
毕竟案犯现场是新建成的小区,监控也是最新型监控,通过监控一一排查当时出入公寓楼的人员,找到凶手只是时间问题。
只不过案件并没有向警方预测的方向发展。
这让专案组人员惊呼推理小说中密室杀人案竟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首先,想要进屋要么在密码锁处刷卡,要么输入密码,要么屋里的人主动开门。
被害人家里配备了最新安保系统,只要有客人按铃,屋里显示器就会显示客人的影像。
但是通过侦查发现当日不存在按铃被按的记录,也没有删除刷卡或输密码产生的登录安保系统的痕迹。
警方怀疑犯人从几天前就已经在屋里躲着,随即调取了案发前一周的楼道监控,未能发现可疑的人员。
专案组人员主张只有一种可能,即案发当天犯人在楼道监控的死角敲门,被害人开门后进屋犯案。
奇怪的点不止这一个。
犯人要想杀人要么利用楼梯要么利用电梯。
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两个地方的监控没有拍到任何可疑人员的影像。
当时南杨州市警署想过所有可能的入侵手段:
1.假设犯人通过入侵空房窗户再通过楼梯走上去的情况,当日警方调取过1楼到3楼所有空房,未发现任何入侵的痕迹。
2.假设犯人在15楼楼顶通过吊绳入侵14楼的公寓的情况,当日警方调查过14楼和15楼的外墙,没有任何灰尘被摩擦过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本案属于密室杀人,案发公寓的窗户是关着的,犯人不可能通过窗户入侵现场。
警方还在A栋所有楼梯处进行了鲁米诺血液反应检测,结果显示楼梯处没有任何血液反应。
再回到案发现场,被害人指甲中未能检测出犯人的DNA,不过在鞋架中检测出了一枚指纹。
令警方失望的是,通过科学检测发现指纹属于一年前搬运鞋架的搬运公司职员,且该职员在案发当时有不在场证明。
通过以上情报警方得出的结论是:
1.犯人在杀害李某前先后去过厨房和卫生间。
考虑李某还在家中,犯人极有可能是李某的熟人。
2.69岁李某双手布满了防御痕,说明犯人是老人或女性的可能性极高。
3.犯人没在任何监控中出现过,说明犯人对公寓楼和监控相当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