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阅后眉头紧锁,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良久,他才叹道:“吴三桂说攻打山海关的建奴有数万之众,这……”他的声音中充满了不解和困惑。
“李阁老所猜不差,吴三桂借此塘报告知陛下,若京师再遇战事,他虽有心勤王,却力不从心。”林小风咬牙切齿地说着,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许多计策,但转瞬之间,这些计策又都烟消云散了。
关宁军与刘泽清、慕容炯然的军队不同,杀了吴三桂并不能迫使关宁军投降,反而会逼得他们造反。想要擒获贼首,难啊!这个念头在林小风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吴三桂,实在该杀!”李邦华将情报放在案上,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慨和无奈。谎报军情、军功,欺瞒皇帝,任一条罪名都足以让吴三桂人头落地。然而……他手握兵权,既不能逼得太急,也不能惹恼了他。实在是憋屈啊!这个念头在李邦华的脑海中不断盘旋,让他的心情更加沉重。
“李阁老,宣府那边还没有消息吗?”林小风问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和焦急。他希望能够从宣府那边得到一些好消息,以缓解当前的困境。
李邦华缓缓摇了摇头,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五月十八日,哨兵在独石口一带发现了建奴的踪迹,但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臣以为,建奴此时或许正在攻打龙门卫或龙门所。”他缓缓说道,“这两个地方山路崎岖,消息传递迟缓。”
“密云一带也没有消息传来,应该还没有发现建奴的踪迹。”李邦华又补充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忧虑。这个消息并没有给林小风带来任何安慰,反而让他更加焦虑和无奈。
正当林小风和李邦华准备回宫休息时,一个小太监拿着两封信封急匆匆地跑了过来。“皇爷,宣府、大名府的塘报!”他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紧张。
林小风和李邦华同时站起身来,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焦急。小太监将情报递给了郭天阳,郭天阳示意后拆开信封开始阅读。
“大名府塘报。”他缓缓念道,“保定总兵李性忠在大名府北与李闯贼骆文彬部进行野战,杀敌四千余人,自身损失七百余人,大捷!战后骆文彬兵退广平府据守不出。李性忠则驻守大名府等待陛下圣旨。”
“好消息啊!又是一场大捷!”林小风释然地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几分轻松和几分释然。他并不担心李性忠的战力问题——他麾下有近千名关宁骑兵在平原上如同屠夫一般存在。他所担心的是李性忠手下的那些李自成降兵是否会再次投降李自成。但现在看来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见林小风点头表示满意后,郭天阳拿起了第二封塘报。“宣府塘报。”他缓缓念道,“五月十八日建奴攻破长城自独石口入关。因宣府坚壁清野、井水投毒、断河水等策略……”
念到这里,郭天阳突然停顿了一下,他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惊讶和好奇。然后他继续念道:“建奴士兵在寻找水源时遭遇了困难,因为明军在水里投了毒。有建奴士兵因为喝了被投毒的水而拉肚子,无法继续行军。因此,建奴的行军速度被迫放慢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林小风和李邦华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们没有想到宣府的防守竟然如此严密和巧妙,竟然想到了在水里投毒这一招。这个策略虽然有些阴险和毒辣,但却非常有效。它让建奴士兵在寻找水源时遭遇了极大的困难,无法继续快速行军。这无疑给宣府的防守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玛德!这水有毒!”一个建奴士兵捂着屁股急匆匆地脱下裤子在众多士兵面前排泄起来,他的脸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痛苦和惊恐。他的排泄物如同水一般稀薄且带有恶臭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让其他士兵纷纷皱起了眉头。
“你滚远点!我正在吃饭呢!”另一个士兵不满地说道他端着碗的手微微颤抖着显然也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给吓到了。
“别吃!水里有毒!明军下了泻药了!我也中招了!”那个建奴士兵连忙移到别处以免自己的鞋被秽物沾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惊恐和不安显然对于这种情况感到十分无助和恐慌。
“不会吧?我用羊试过没事啊?我这才喝的。”正在吃饭的建奴士兵端着碗疑惑地看着那只绵羊。那只绵羊看起来一点事都没有还在悠闲地吃草呢。这个士兵显然不相信水里有毒的说法因为他刚刚用羊试过水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然而不久之后军令就传下来了:“明军在水里投了毒有砒霜也有巴豆。大夫说羊吃了巴豆不会拉肚子但是人和马吃了就会。所以以后遇到水源一定要用骡马先试毒切记切记!”听到这个军令后大家都相信了。他们开始更加小心地寻找水源生怕再次中招。
那些建奴士兵们在山林中寻找着水源他们的身影在茂密的树林中穿梭着。他们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每一个可能的水源生怕再次喝到被投毒的水。然而即使他们如此小心还是无法完全避免中毒的命运。因为明军不仅在水里投了毒还在一些地方设置了陷阱和障碍让他们无法轻易地找到干净的水源。
独石堡南面一百多里都是山地虽然附近的龙门川和独石水的主干已经断流了但是其他支流还有一些水。然而这些水源也被明军严密地监控着一旦发现有建奴士兵靠近就会立刻进行攻击和阻挠。因此建奴士兵们只能更加艰难地在山林中寻找着水源他们的行军速度也因此被迫放慢了。
豪格对多铎的关切,并非源自内心深处的真诚,而是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他望着这位比自己年轻的叔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抵触情绪。这种感觉,就像是在晴朗的天空中突然飘过一片乌云,遮蔽了温暖的阳光,让人心生寒意。豪格深知,这种情绪源自于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地位的捍卫,他害怕多铎的崛起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尽管这种担忧在表面上被礼貌和客套所掩盖。
皇太极的离世,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破了宫廷的平静。豪格与多尔衮,这两位雄心勃勃的皇子,都对那至高无上的皇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势力如同天平的两端,势均力敌,陷入了僵持的局面。多尔衮,以其过人的机智,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将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推上皇位,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与他一同辅佐朝政。这个提议,如同一股清流,巧妙地化解了这场权力的争夺,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多铎,作为多尔衮的弟弟,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多尔衮的一边。他年轻气盛,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豪格看着这样的多铎,心中五味杂陈。他提醒多尔衮,其实更多的是在提醒自己,防止因为轻敌而损失兵力。这次入关,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宣府一带的资源,更是要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他们的足迹,证明他们的实力。
豪格与多铎合兵入关,他们的命运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相连。胜利,他们将共同分享那份荣耀;失败,他们也将共同承担那份责任。豪格随着多铎走出屋门,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却无法驱散豪格心中的阴霾。他再次提醒多铎:“这次我们率领六万大军入关,虽然兵力众多,但也必须谨慎行事。如果能顺利攻下宣府,那就是大功一件;如果损失惨重,我们都难以逃脱责任。”
多铎放话之后也冷静了下来,他拍了拍豪格的肩膀,那是一种无声的鼓励,也是一种默契的体现。两人再次回到屋内,屋内的气氛凝重而紧张。他们取出地图,面对面地坐着开始商议。地图上的山川、城池如同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等待着他们的裁决。
“明军已经坚壁清野,百姓和物资都集中在几座坚城之中。”豪格指着地图上的龙门卫、龙门所、长安所、延庆州、永宁、怀来卫、保安州以及宣府镇,这些地方如同一个个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是逐一攻打,还是直接攻打宣府镇?”
多铎面色凝重,他深知这次行动的重要性。他望向豪格,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两人虽然兵力相等,但多铎毕竟是豪格的叔叔,从情理上来说,豪格都需要对他客气一些。这种复杂的关系让他们的合作充满了变数。
“摄政王命令我们在十日内攻下宣府镇,如果逐一攻城,时间上恐怕来不及。然而,如果不攻城,后路被封也是一大隐患。”多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
豪格沉默片刻,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扫过,每一条山路、每一个城池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他看向多铎,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仿佛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几乎同时伸出手,不约而同地指向了龙门卫。
……
在龙门卫,城墙上的守军望见那漫山遍野的八旗兵,他们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在烈日之下,八旗兵装备精良,精神饱满,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最前面的是汉八旗,他们大多是投降建奴的明军以及少数辽东的辽民。汉八旗擅长攻城,每当遇到攻坚战,他们总是冲锋在前,如同一把锋利的刀,撕开敌人的防线。
其后是建奴八旗步兵与蒙古八旗,他们如同铁壁铜墙,坚不可摧。再后面是建奴骑兵和外藩蒙古骑兵,他们如同风暴一般席卷而来,带着毁灭一切的力量。虽然人数难以计数,但粗略估计也有数万之众。
龙门卫的守军只有六千余人,面对这数万八旗兵,他们瞬间丧失了抵抗的意志。恐惧如同瘟疫一般在他们心中蔓延,让他们的双腿发软,手中的武器也变得沉重无比。
“丰大人,你既不听从阎大人的命令招募百姓守城,也不迁徙百姓前往宣府镇避难,现在建奴兵临城下,我们该怎么办?”在龙门卫指挥使丰正宁身旁,他的朋友范箴不停地唠叨着。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无奈,如同一只被困在笼中的鸟,渴望着自由却无能为力。
丰正宁望向远方,心中悔恨交加。他以为祝凤翙是在胡闹,没想到建奴竟然真的来了。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和无助,仿佛被命运抛弃的孤儿。
“莫非祝凤翙能预知未来?”范箴感叹道,“不过,现在能不能预测未来已经不重要了,当务之急是如何击退敌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和决绝,仿佛一个即将走上战场的勇士。
击退敌人?丰正宁望向身旁的守军,只见他们脸上都写满了恐惧。建奴自独石口三次入关,每次都劫掠百姓、抢夺牲畜、奸淫妇女、杀人如麻。边关的百姓早已对建奴心生阴影,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有能力的人早已前往内地避难,剩下的人除了卫所的军属就是穷苦的百姓。他们想走也走不了只能默默地承受这无尽的苦难。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麻木和无奈仿佛一群待宰的羔羊。
“投降吧投降至少还有活命的机会不投降建奴会屠城的!”丰正宁叹息道。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和妥协仿佛一个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老人。他先望向宣府镇的方向又向京师所在的方向抱拳拱手心中默念着:“陛下建奴来势汹汹我丰正宁为了保全城中百姓的性命无奈投降望陛下见谅。”
范箴顿时怒不可遏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要喷出火来。“丰指挥使投降事小粮食事大!城中有万石粮食一旦投降建奴这些粮食就会成为他们的补给。你……想过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和责备仿佛一个被背叛的朋友。
丰正宁无奈地摇头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如果没有粮食建奴还是会屠城的范兄对不住了。”说完丰正宁挥手示意“建奴来势汹汹锐不可当!来人打开城门跟我一起出城投降!大家切勿反抗否则建奴会屠城的你们也不想家人被害屠戮吧?”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无奈仿佛一个即将走上刑场的罪犯。
守军本就没有抵抗的意志见主将投降都放下了武器打开城门往外走。他们的步伐沉重而缓慢仿佛每一步都踏着他们的心。范箴上前一步夺过丰正宁的佩刀拔出刀鞘他的眼睛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
“丰正宁你枉为朝廷命官竟敢不战而降!”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悲愤和失望仿佛一个被辜负的期望。
“之前朝廷欠饷你投降也就算了现在朝廷既不欠饷也不欠粮你为什么不抵抗?”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质问和责备仿佛一个要求公正的法官。
丰正宁无言以对。对于投降这两个字他早已麻木不仁。军队没有斗志百姓没有民心他又能做什么呢?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仿佛一个被困在迷雾中的旅人。
建奴来他投降;李自成来他也选择投降;官军来他更是毫不犹豫地选择投降!他早已习惯了这种屈辱和妥协仿佛一个被命运玩弄的傀儡。他只需送些银子给朝中的那些文臣让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的心中充满了苦涩和无奈仿佛一个被生活压迫的奴隶。
“来人!”丰正宁吩咐左右“把范箴绑了防止他做出极端之事。”丰正宁怕范箴惹恼建奴对方一气之下屠城。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无奈仿佛一个即将做出残忍决定的刽子手。
范箴望着众人如羔羊般的表现心如死灰。一个人投降是出于恐惧众人都投降则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大明子民竟然如此不堪了吗?他的心中充满了悲愤和失望仿佛一个看到国家衰败的爱国者。
当年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时那些百姓并不是这样的。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仿佛一个寻求答案的学者。
他后退两步将刀刃对准脖子大喊一声:“诸位!”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和悲壮仿佛一个即将走上战场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