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一批税币已经送到了辽国手中,又不是在宋国境内丢的,与宋国也没什么关系,宋国也没有那个责任和义务帮他们寻找。
陆诚收到信息,也是呵呵一笑,就算是宋徽宗不给他下密,他也知道该怎么处理。
之后的事儿就显而易见了,宋辽两国边军互相配合,找了一两个月,不但没有找到那一批岁币的踪迹,中间辽军的人马还被多次偷袭,损兵折将。
在此期间,陆诚也对北方各个山寨的兵马进行了整合扩编,将所有的人马集中在一起,又招收了一批人手,凑够一万两千人马,整编成四个卫,每个卫三千人,分别为神武卫,威武卫,英武卫,雄武卫,合称为扬威军。
鲁达、杨志、袁朗、庞万春4人分别担任4个卫的卫指挥,史进、花荣、吕方、裴宣分别担任4个卫的副指挥。
并且,陆诚给他们一年的发展时间,粮草物资管够,任由他们发展壮大,在4年后,哪一个卫所属的兵马最多,兵员最精良,便会拥有新的编制。
等到一年后金国建国,并且继续向西扩张的时候,就是陆诚麾下兵马进军辽东,建立根据地的时候。
陆诚计划一年内将四个卫,扩充到八个卫,每个卫最好也从3000人扩充到5000人,有4万兵力就足以占据辽东南部,挡住金国兵锋,从而与金国一同西进,瓜分辽国,虎视大宋。
至于兵源问题,也丝毫不用担心,只要有钱有粮,就不愁招不来兵,哪里都有活不下去的百姓。
就连后面每个卫的名字,陆诚也早就规划好了。将来还会有宣武、杨武、振武、奋武四卫,以及羽林卫、骁骑卫、鹰扬卫、锦衣卫,龙骧卫、凤翔卫、豹韬卫、飞熊卫等等。
制定好未来的发展大计划,陆诚还给每一个卫指挥准备了两本书,一本书是新兵训练手册,另一本书是军官战术技能与战略手册。
陆诚手底下的这些将领,都只能算是将才,而算不上帅才,带个两三千兵马冲锋陷阵还行,指挥万人以上的军队作战就有些不够了。
因此,陆诚也只能尽量指点他们,引发他们自主学习。
在这些人中,陆诚最看好的是杨志和庞万春,这两个人多少懂一些韬略,读过一些兵书,其他人就差点意思了。
等陆诚安排好北方的诸事,并没有第一时间返回汴京,而是先回了一趟郓城县的陆家庄。
算算时间,家里的三个女人也该生产了。考虑到这个年代的卫生条件,女人生孩子,基本上等于在鬼门关上走一遭,陆诚还真有些不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