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赏功献俘宗庙贺(二)

隆庆中兴 休息的云 3264 字 2个月前

严嵩这次也没有发表意见,朱载坖也很难得的保持了镇静,不参与此事,朱载坖也想看看,徐阶到底准备怎么出招。

汪道昆也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他交游颇广,有出手阔绰,在嘉靖二十六年这科的进士中人缘极好,当然也有人为汪道昆说话了,礼部仪制司郎中凌云翼、湖广道掌道御史李幼兹等人纷纷上疏,认为无论是斩首的数量,还是达成的效果,汪道昆此战都足够献俘太庙。

尤其是凌云翼的奏疏,他本来就是礼部仪制司郎中,这事他的专业,他当即就此事详细论述了献俘太庙的必要性。首先是本朝从未献俘太庙过,之前武宗朝的献俘也都是处置藩王叛乱的。

继续往上追溯,景泰、天顺时期国遭多变,无暇举行大礼献俘。成化、弘治时期,献俘礼亦不举。而本朝在万寿帝君的执政下,振奋军心,对于叛逆蛮夷,大举征缴,之前马芳远出捣穴,已是非常之功,但是由于马芳捣穴,未能擒获蒙古要犯,所以仅仅是告庙,而没有献俘。

这次汪道昆督率官军,以堂堂之阵,犁庭扫穴,阵斩逆贼近万,并且擒获首逆王杲父子及其得力干将来力红,无论如何都是值得大举庆贺的事情,而且之前嘉靖在礼制改革中,模仿唐制建立武成王庙,祭祀历代名将。为的就是强兵御敌,刷新军事。

官军能够取得如此大捷,都是万寿帝君默运玄功,将士奋犬马之劳所得的,况且王杲虽称土司,实则蛮夷,官军大举征缴,斩馘之多,近世罕见。这都是陛下振兴军事、励精图治所致的。正是有万寿帝君欣欣求治,汪道昆运筹帷幄,吴继爵、李成梁诸将勠力用命,才有的这般武功。

凌云翼在奏疏中说道:“伏愿皇上念此非常之勋,俯从臣下之请,穆卜吉旦,亲御午门。生致归俘以献。受朝受贺,慰远近臣民之望;告郊告庙,答天地祖宗之灵。且使风声远播,德化弘宣。”

凌云翼的奏疏上去之后,嘉靖极为高兴,很久没人能把嘉靖吹捧的这么舒服了,嘉靖问黄锦道:“黄伴,这个凌云翼是哪一科的啊?”

黄锦说道:“回陛下,凌云翼是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31名进士出身,汪道昆的同科。”

嘉靖说道:“那他科名可比汪道昆好多了,告诉惟中,加凌云翼提督四夷馆,将此疏下部议。”

嘉靖内心还是希望自己能够举行一次献俘的,虽然生擒王杲远远比不上太祖成祖时的大功,但是在现在,仍旧是非常辉煌的胜利。在嘉靖的内心,还是认为官军这次的战果,是足够献俘太庙的。

果不其然,嘉靖将凌云翼的奏疏下礼部之后,很多人已经嗅到了风头了,毕竟嘉靖是什么样的人,早就被大明的这些官吏摸清楚了,嘉靖又在玩又当又立这一套。不少官员们都纷纷上疏支持凌云翼的想法。

署部事的礼部左侍郎吴山找来李春芳,问道:“少宗伯怎么看此事啊?”

李春芳笑着说道:“此事全凭大宗伯做主。”

吴山听了李春芳的话,不禁在心里冷笑,本部堂做主?天下谁人不知,汪道昆是裕王的铁杆,和裕王私交甚笃,这次汪道昆能够谋得经略辽东的差遣,还是裕王出的力,李春芳又是裕王讲官,这事体可不好办。

吴山将所有人遣出去之后,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对李春芳说道:“子实啊,这事让本部堂很为难啊。你也知道,邹应龙、吴时来后面是谁,本部堂也认为此等大功正该献俘告庙。但是老夫毕竟只是署部事的左侍郎,此等大事,还是我们两人联署吧。”

吴山的想法很明显了,他也很清楚嘉靖的意思,嘉靖已经升了凌云翼的官,又将他的奏疏下礼部部议,其中的意思还不明确吗?但是徐阶的态度也是吴山必须要考虑的事情,眼下严嵩老迈,一旦严嵩去位,徐阶不出意外就会成为首富,要是自己在这事上得罪了徐阶,自己想要去掉这个署部事恐怕就麻烦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拉上李春芳,毕竟李春芳是裕王讲官,他们两人一道联署的话,徐阶就算是要翻旧账,也得掂量一下李春芳的份量。

李春芳当然知道吴山的意思,随即就在吴山的奏疏上联署了自己的名字,这下署部事的左侍郎和右侍郎一道联署,赞同凌云翼的奏疏,嘉靖收到礼部的回复之后,随即御批将此事直接下内阁施行。

嘉靖乾纲独断,直接通过御批的形式要求献俘太庙,徐阶却并没有有什么反应,反而尽心尽力的操办起此事来了,督促礼部制定一应的仪制,还有翰林院要拿出相应的诏书草稿,经内阁审定之后,送嘉靖御揽。

同时,嘉靖还亲自在礼部的上疏上御批道:剿平杲逆,循例献俘,以明国法,以彰天讨!

最近一众讲官们都在翰林院忙着起草献俘的诏书草稿,不过多次送嘉靖的草稿都被嘉靖给打回去了,嘉靖始终不满意,甚至就连李春芳这个翰林院掌院学士亲自撰写,也被嘉靖打回来了,嘉靖认为这些翰林院的官员们写得气魄太小,不足以彰显大功。

这下连内阁几位辅臣也也愣住了,翰林院这么多修撰、编修、检讨、侍读、侍讲、学士居然弄不出来一道合乎嘉靖心意诏书吗?眼看王杲马上就要被押解到京师了,这些事情不能准备好,会耽误吉时的。

于是严嵩和几位辅臣觐见嘉靖,询问嘉靖对于诏书有何看法。

嘉靖这才说道:“朕看他们写的太小家子气了,没有天朝气度,你们是内阁辅臣,饱学鸿儒,翰苑前辈,你们来草诏!”

嘉靖既然有令,几位阁臣也只好照办。

嘉靖很清楚,邹应龙、吴时来可都是徐阶的门下,他们两人交章上疏,背后没有徐阶的影子才是怪事。嘉靖对于这些事情默不作声,就想看看他们准备怎么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