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起航又停下补给,完成补给接着继续起航,渐渐地,人类终于发现前方的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群星的密度越来越大,看到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意识到,人类文明就要真正踏入英仙旋臂的主体范畴了。
两条悬臂之间就算是最近的航线,也有近五千光年距离,因为补给的需要,人类不可能走直线,在加上补给的时间,故而耗费在赶路上的之间其实不止五百年。
抵达英仙旋臂主体之后,人类还不能停下,还要继续顺着原来制定的航线走,还需要走大概两千光年才能抵达那个星图中现实的星域。
在这横跨旋臂的数百年间,人类也不光在赶路,科学研究活动、学术研究等工作一刻也没停,不过因为曲速期间不宜做大型科学实验的关系,很多学科的研究进展并不大。
可就算如此,时间也让人类将晋升四级文明的科技成果都稳固了下来,就比如在重力势井方面技术,人类就进行了好几轮迭代,而技术迭代的成果也被更新到人类各自造物上,天琴号地板内的设备就进行了一轮更新。
终于,人类在完成某次航行之后,真正踏上了英仙旋臂这条群星浩瀚的悬臂。
人类完成了跨旋臂航行壮举,这无疑是一件可以载入人类史册的事情,星盟的成员文明也为此感到无比荣耀,因为他们也亲自参与到了这个伟大航行当中。
银河系一共有四大旋臂,英仙旋臂是其中之一,而猎户座悬臂则不过是人马-船底旋臂的一个小分支旋臂。
作为大型旋臂的英仙旋臂拥有的恒星数量自然也不是猎户座旋臂可比,恒星的数量多代表着文明孕育的概率更大,人类这算是来到了更为广阔的地方。
从星图上看,人类从猎户座悬臂跨越抵达英仙旋臂的位置属于英仙旋臂的后半段,往银心方向是猎户座悬臂、然后是人马-船底悬臂、南十字旋臂,再往里就是矩尺旋臂然后是银河系的银核,那里恒星间密度很高,可谓群星荟萃,不过环境也相对恶劣。
而人类所处位置向外,跨越英仙旋臂本身后就是矩尺旋臂的末端,再往外就是茫茫虚无了,若是有本事远航就可以一直往外走离开银河系。而矩尺臂末端之后,其实还有恒星聚集形成的悬臂,从观测数据上看,它是矩尺臂末端的延伸,不过人类将之称为外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