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光秒的距离上,想要控制二十几道激光光柱精准无误差的命中同一个落点,这很难,至少人类自己去控制战舰就甚少能做到,但在强人工智能的统筹下,人类的打击编队可以做到1公里误差。、
经过之前的交战,天琴号战舰集群已经得到星际交易市场一方偏振护盾的极限承受数据,其大概能承受二十发来自人类战舰的激光能武器同时击中,这是临界点,超过这個量,其偏振护盾便会瞬间过载,然后偏振护盾系统陷入瘫痪。
基于这些数据,人类现在的每一个打击编队都由超过二十艘战舰组成,在用激光能量武器打击对方战舰的时候,他们数据互通,炮口打像同一个落点。
如果是先后有间隔时间的击中,就算有二十道激光命中,其偏振护盾系统也可以在缓冲过后,渐渐回复过来,从而抗下这些攻击。
人类通过之前的交战掌握了星际交易市场战舰偏振护盾的数据,反过来也是如此,所以星际交易市场一方在远距离打击人类战舰上,也是以同样的方式编队。
只不过他们的射击编队中的战舰要比人类多得多,大概达到一百零八艘左右,不过他们知道,这个数量其实还不够多,但再多就要影响编队的灵活性了。因此他们在编队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编队联合先后打击的策略。
原因并不是人类的偏振护盾比他们强多少,而是人类战舰的装甲实在太强悍。
<div class="contentadv"> 星际交易市场一方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明明一轮齐射打破人类战舰偏振护盾,却被战舰装甲硬生生扛下来的例子。
所以在这一次,改变了编队策略。
而在这样的远程交锋中,其实还有很多战术细节可以被贯彻,比如在做机动规避的时候,尽量将战舰头部对着地方舰队方向。
如此自然是为了减少我方战舰面对敌方的面积,以减少被激光能量武器同时照射到的数量,从而提高生存能力。
当然,这种战术细节在远程对战时候十分有效,但到了近战狗斗,其效果便要大打折扣了,毕竟谁也无法预留什么时候从哪个方向有激光能量光柱向自己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