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爷子的心态,他完全能理解,雷电交加中战战兢兢走过来的人。
许多事,已如惊弓之鸟。
“这好办。”
“好办?”
老两口诧异,他们可半点没看出来。
那根本就是一群牛犊子!
对牛弹琴,好赖不听!
“那我先走,明儿再过来。”
“啥?”
“您一天就能解决?”
赵老头瞪大眼睛,道:“得,您也别明儿过来,我明儿过去,那些小同志要真安生搬走,咱立马商量个价,把事办喽!”
要的就是您这句话。
李建昆拍拍屁股起身,笑呵呵道:“行!”
——
那群知青,就一定是麻烦吗?
不,也可能是资源。
按照李建昆的计划,此事想要成功,借用知青的资质,是重要一环。
个把两个,还不够。
人多才能形成市场,带来商业效应,汇聚人流。
同时,还能形成一道“法不责众”的壁垒。
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似乎出现于1980年。
他们江浙人,一女的。
但实际上,有个历史节点,李建昆记忆犹新——
1979年2月。
春节前夕,知青返城达到顶峰,一些大城市瞬间涌入几十万人。
<div class="contentadv"> 几乎同时,上面明言,提倡广开就业门路。
个体经济的发展,由此拉开帷幕。
“没几月了!”
颠着二八大杠返程时,李建昆思绪飘忽,但眼神异常明亮。
他没有直接去四合院,先回到燕园,该干嘛干嘛。
待傍晚时分,这才如追风浪子般,来到暂安处162号。
“滋滋滋~”
“咕噜咕噜!”
“吭哧吭哧!”
瞅瞅,晚饭点,人最齐。
院子里,十来个乱搭的窝棚中,热火朝天,都赶在天黑之前,烧晚饭。
“诶你?不是上午那谁,怎么又来了?”
“不都跟伱说了吗,真住不下!”
“瞧您一身体面,不至于租不起房吧?”
李建昆刚进门就被发现。
附近不少民房,也有对外出租的,租金略贵。
“啪啪!”
李建昆没逐一回话,鼓起巴掌,道:“诸位,我找你们有点事,好事!”
——
晚上,九时许。
海淀小镇已进入梦乡,月色下,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