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乐羊上朝谢恩。魏文侯提议,要赐给他上等封赏。
乐羊再次拜谢,推辞说:“中山国的灭亡,全靠主公在国内大力支持。我在外面稍效犬马之劳,有什么功劳呢?”
魏文侯说:“不是我不能重用你,也不是你不能辜负我的重用。将军辛苦了,为什么不到封地去安心享受呢?”
魏文侯就把灵寿封给乐羊,称乐羊为灵寿君,解除了他的兵权。
翟璜进言说:“国君既然知道乐羊的才能,为什么不让他率领军队守卫边疆,却让他安闲无事呢?”
魏文侯笑而不答。
翟璜出来后,去问李克。
李克说:“乐羊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何况是别人呢?管仲怀疑易牙,也正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翟璜这才明白,不再让魏文侯重用乐羊。
——
皇帝讲完故事,望着章邯同样笑而不答。
章邯在殿内,一直默默地听着皇帝的故事。
其实,从乐羊为了报恩,选择放弃自己的儿子开始,章邯就已经心中恐惧不安,手指颤抖起来。
但是最让章邯感到心惊的是,乐羊都做到了这个地步,可是魏文侯最终却选择了放弃乐羊。
“你没有什么想对朕说的吗?”
章邯思索一番,“陛下,乐羊为了报答魏文侯,已经是放弃了自己的儿子,这确实是有悖人道。”
“但是没有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更好的选择。”
“倘若乐羊选择了救助自己的儿子,他一定会被姬窟所要挟,到时候乐羊就会战败。”
“而乐羊战败,乐羊便不能够活命,还会连累魏国。但是乐羊的儿子,他能够又如何自处呢?”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愚蠢的人。他们考虑事情是很可怕的。”
“他们只会用眼睛去看待世界。”
“譬如,有一群人看到一个道路上有一个人持着一把剑,而他旁边的地上躺着一个死人,那人身上有一道剑伤,鲜血不住地从伤口中流出来。”
“这时候,人人就会指责站在他旁边站着的人为杀人凶手。”
“但是,这个人是真的是杀人凶手吗?”
“人考虑事情的时候,总是只考虑结果,而不思考原因。只把自己看见的东西当做真实的,把自己看不见的东西当做是虚假的。”
“只是不知道,陛下是哪一种人?”
“乐羊固然在人们的眼里,是一个可恨的人,他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
“好像围观与评判的人,比乐羊更爱乐羊的儿子。可是围观的人,他们和乐羊的儿子非亲非故,和乐羊也是非亲非故。”
“在这种情况下,乐羊和乐羊的儿子两人之间必有一死。”
“那么既然这些人爱乐羊的儿子,为什么不能爱乐羊呢?为什么不能为乐羊说话呢?为什么他们不觉得乐羊做的是对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太多虚伪的东西。”
“所谓的善,被人定义成牺牲、被人定义成奉献,被人定义成吃亏。”
“所谓的恶,被人定义为自私,被人定义为自利,被人定义为不做事。”
“但其实真正的善,不过是合理罢了。在一件事情上,做出最合理的抉择,用最快的速度,用最合理的方式。”
“如果臣相信了世间普遍流传的那一套善恶,那么臣便不会有机会做到今天这个位置上。”
“身为少府,臣如果仅仅是做到把陛下交代的任务完成,那么天底下能够替代臣的人多了去了。”
“就是泥瓦匠,都能够把这些事情做到。”
“可是,我章邯却不止于此。我得考虑麾下那些将官们的前途,我还得考虑未来陵墓之中那些刑徒何去何从。”
“微臣私以为,乐羊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而魏文侯是一个小人。以小人之心,揣度君子之肚腹,那君子势必也只会是个小人。”
“乐羊知道,像是姬窟这样的小人。一旦被他得到魏国,魏国和中山国都会被他给毁灭。与其将胜利给姬窟,倒不如让他得到胜利呢。”
“可是,魏文侯是个短视的人,他只知道看当下发生的事情,却不考虑为什么当初乐羊面临的局势,乐羊这么做的目的。”
“乐羊已经为魏文侯杀了儿子,可是魏文侯却嫌弃乐羊是个不讲孝道的人,对他不再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