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些个只为谋取私人利益、宗族势力的臣子来说,章郗怎么算不得是大义呢?”
陈平作揖,“陛下,那微臣以为,陛下更加不应该大加赏赐了。难道陛下忘记了,我们秦国的官场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秦二世正色,“不外乎人浮于事,改革之风骤然而起,群臣表面上呼应,实际上实心用事,忠心为国的根本没有几人。”
“朕是知道基层的。出了事亡羊补牢,没出事整日浑浑噩噩在混日子。”
“所有的官吏们,都是长官们骂一句,干一下。催一下,挪一步。”
“官员们死气沉沉,根本没有主动担当责任的意识。出了事互相推诿责任,还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
“人浮于事,虚伪浮夸。臣子们都打着爱民的旗号,去做压榨民众血汗的事情。官员们大都骄横跋扈,可是书写的文章却满是锦绣溢美之词,把自己个个装扮成圣人、有德者。”
“国家的德行就是被这些人败坏的。”
陈平想了想,“那请问陛下,您是需要真的忠君爱国之人,还是虚假的忠君爱国之人?”
秦二世眼睛眯起,“自然是要真的。”
“那臣请陛下不要这样大肆地赞扬章郗这样的人。一旦陛下鼓励此举,人就会跟着生心。大家都会想尽办法伪装这样的德行。”
秦二世听着,微微皱眉。
扶苏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努力向下压,虽然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是往上翘起。
陈平脸色再度阴沉下来。
“陛下可否还记得,陛下与臣曾经谈论过的道德之题。”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臣记得,陛下说过,要用最高明的办法治理天下。陛下不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堆难以收拾的局面。”
秦二世眉头皱着。他只是需要一些愿意效忠他的人。
封赏章郗,本质是拉拢章邯。这些日子秦二世对章邯的打压太过了。对于权臣来说,这样不好。
扶苏的目的是让大臣们都为自己办事而且离不开自己。
就算是不办事,那也不能离开自己,不能和自己对着干。
扶苏知道章邯的想法,他一直想做个将官。
政治嘛,只要能够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永远都是共同的朋友。
就算是之前有矛盾,那又怎样……
可惜陈平不懂皇帝的心思,他只是照旧说着,
“最上乘的德,不以施行德为目的,所以才具备了真正的德。”
“下乘的德,处处以施行德为目的,反而不具备真正的德。”
“最上乘的德,以无为来行事,顺从本性而为之。最上乘的仁,以施行仁德来行事,顺从本性而为之。”
“最上乘的义,以施行义举来行事,强制自己而为之。最上乘的礼,以施行礼制来行事,得不到回应,就举起胳膊强迫他人遵从。”
“所以大道失去了,德开始得到推崇;德失去了,仁开始得到推崇;仁失去了,义开始得到推崇;义失去了,礼开始得到推崇。礼是忠信缺失的表现,推行它就是祸乱的开始。”
“先行确立的规范制度,不过是大道的浮华,追随它就是愚昧的开端。所以大丈夫选择内里的敦厚,而不居于外表的浅薄;选择本质的朴实,而不居于肤浅的浮华。因此取其厚实,而弃其薄华。”
“陛下弃厚实,而取其浮华,只怕是会给臣子吏民造成不好的影响。”
秦二世黑着脸,什么时候,轮到陈平来教训自己了。
“这固然是真义。但是这些东西恐怕只能是给那些志向远大的人使用的。”
“若是这些经典真的能够帮助君王治理好国家,那老子走后这么久了,为何出不来明君呢?”
“更何况,朕听说老子写出这本书后,就因为害怕,所以连夜离开了。”
“这样的一本书,还能够治理国家吗?”
秦二世违背了自己之前的原话,这么训斥陈平,还侮辱了陈平最敬佩的先贤——老子,顺带贬低了陈平最擅长研究的书——《德道经》。
这本身就是对陈平最大的侮辱了。(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1743/1743821/114698600.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