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哦哦,原来是这样,多谢吕哥,

“那倒没有,”秦墨矩问道,“那个丝滑老道,什么情况?”

“丝滑老……嘶!”霍休惊道,“借刀杀人?驱虎吞狼?”

秦墨矩轻轻道:“这不是重点,他也在藉此警告朕,此事,莫要刨根问底。”

君臣相对无言,良久苦笑。

“爱卿呐,其实换成个砖头,朕都踏实些。”

“哎呀陛下慎言,此话若让皇后娘娘听到……其实老臣就琢磨,小沈不就在旁边儿吗,怎就不砸他?”

秦墨矩一怔,想想那场景,当即喷了。

“砸的是他,他怕是要喜出望外吧?”

“老臣也这般觉得。”

“哈哈哈……”

……

翌日。

春光明媚。

趋暖的天谴城,被自皇宫出来的十几支供奉率领的太监队伍,惊出不少冷意。

皇宫外,不少臣子猜测宫里如此兴师动众,所谓何事。

“怕是和昨儿下午的事儿有关?”

“敢问窦大人,昨日发生了何事?”

“亲卫司和禁武司打起来了。”

“嘶,活腻了这是?什么原因打起来的?”

“听说和胡子有关……列位,不想招惹是非的话,老夫随身携带的剃刀,可借给诸位一用……”

“开玩笑,本官蓄了四十多年的胡子!”

……

剃刀冷场时,对应数量的灵舟抵达,并于宫门外落地。

十几支队伍依次上了灵舟,少顷,缓缓升空,四面飞遁。

见此一幕,百官神情又是一变。

“灵舟传旨?这可是头一遭啊。”

“看样子,去的还是另外十二州……难道和诸军有关?”

“老窦,剃刀借老夫用用……”

“别,你四十多年的胡子,我怕我剃刀崩了!”

……

相对来说,禁武司的氛围还算轻松。

一众在吕不闲公房碰头,却碰了个寂寞。

“我的错,”沈青云说了吕不闲请假的事儿,苦笑道,“是真不习惯吕哥请假啊。”

沈哥你有脸说这话?

禁武司就你请假最多!

沈青云是不习惯,其他人却感轻松。

禁武司最可怕的是霍休。

但人是四品大员,平日不太会和小虾米计较。

更何况还有柳高升这朵人间奇葩,替弟兄们遮风挡雨。

吕不闲这个现管就不一样了。

“可以说,”拓跋堑悻悻道,“我这一身的能耐,吕经历的调教之功就占了至少六成,感谢吕经历让我进步神速!”

“你来点儿实际的,”杜奎淡淡道,“吕经历马上要成婚了,堂堂体宗少宗主,别让我等小看。”

麻衣闻言愣了愣,看向沈青云:“沈哥,送束地绳可否?”

沈青云还没开口,众人齐齐比出大拇指。

“如此,吕府便多了一件传家之宝,麻衣兄,可以的!”

“唔,”沈青云还能如何,只能硬着头皮道,“我看行,但绳儿这名字……不如说是送红线,寓意吕哥和红梅嫂子姻缘一线牵,白头到老……诶,麻衣兄不用写下来的……”

杜奎好奇问道:“沈哥打算送什么?”

<div class="contentadv"> “我……”沈青云想送的就多了,“这得好好琢磨,务必要有新意。”

嚯,指导精神来了!

众忙把这话记心里。

没了吕不闲。

沈青云挑大梁。

经历的位置一坐,便有窒息感降临。

随着镇部仙部,以及司外各部的公函、人员涌入,沈青云眼睛都变成了蚊香圈圈。

霍休进门就乐道:“哟,沈经历,挺难得啊,不用老夫上门去请,主动来了?”

沈青云叫苦:“大人莫说风凉话,赶紧帮把手吧,属下感恩戴德……”

“嘿嘿,毛头小子,现在知道……”

霍休边笑边上前边看公文,突然嘲讽不见,沈青云一抬头,发现大人眼里,亦有蚊香圈圈开始酝酿。

“大人……”

“小沈,”霍休放下公文,正色道,“莫说老夫不给你机会,考验你的时候来了,加油!”

“大人,大人!两盘椒麻鸡……”

“什么鸡不鸡,”霍休板着脸回来,重新拿起公文,“就是怕你坏了公事,至于这个……小沈,问你件事。”

沈青云还以为霍休要指点自己,忙恭敬道:“大人请讲。”

“知道小吕住哪儿吗?”

“啊,这个自然知道……”

霍休啪一声把公文拍沈青云胸口:“那还不快去!”

也就是大人了,否则高低给你俩白眼!

沈青云无语走到门口,突然一顿。

“我也是傻,这关口,不正是应用良机吗?”

“你嘀咕什么呢?”

“哈哈,大人稍待,属下去去就回……”

沈青云一溜烟跑了个没影儿。

一刻钟后,他带着衍经历几人进入公房。

“辛苦诸位,就架这间公房!”

衍宗几人先给霍休行礼,随后忙碌起来。

不多时,一个船新版本的声声不息机,架设完毕。

霍休见过声声不息机。

和楚汉的大喇叭相比,船新的小了不少,且俩头都是蜂窝状的小喇叭。

沈青云拿起声声不息机,看向衍宗。

“衍经历,不会没电吧?”

衍宗疑惑:“电?”

“呃,灵力。”

衍宗笑道:“沈判官放心,内置灵石,至少可用半年。”

“哈哈,那就好,多谢衍经历,多谢诸位……”

送走仙部众人,沈青云再进屋,就见霍休拿着话筒摆弄。

“这是何物?”

“大人,”沈青云介绍道,“此乃话筒,大人您看,这头是听声儿的,那头是说话的……此物虽便宜,却皮实耐操,实在不行,当砖头使唤都成,可谓文武双全……”

介绍一番,霍休就坐不住了,急道:“可有用?”

沈青云凑近耳语:“大人,离开楚汉前,就已实验过,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