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割地 赔款 纳贡

大食和大唐瓜分波斯领土,呼罗珊、锡斯坦以及里海东南部的那块土地都划给大唐,其余波斯土地都归大食,唐军撤出那些划给大食的土地。

这个条约还约定,大唐不得再干涉大食和拜占庭的战争,不得向拜占庭提供军队、武器等任何援助,包括大唐的附庸可萨汗国、吐火罗汗国也不得再向拜占庭提供军队、武器、粮草等支援。

穆阿维叶本来还想让大唐对拜占庭禁止贸易,但武怀玉没理他这条。

而大食与大唐开展更全面的双边贸易,甚至是关税方面优惠等,大唐不仅开放呼罗珊的陆路通道和边境关口,同时双方也加强海上丝路贸易,交州、广州、泉州、漳州、福州、温州、吕宋等港口向大食海商开放贸易,并给予关税优惠等。

按协议,波斯的第一笔一万一千磅黄金进贡交给大唐后,这合约就算正式生效,有效斯三十年,到期可以续约。

这些是明面上的条款,还有没落到纸上的条款。

这没落到纸上的条款,就是武怀玉承诺大唐会支持穆阿维叶,支持他将来继承奥斯曼的哈里发之位。

奥斯曼已经七十多岁了,也没几年日子了。

但是哈里发继承最有力的竞争者无疑是阿里,穆阿维叶各方面都要差些,但穆阿维叶野心很大,

武怀玉也是看中这一点,所以主动提出会支持他将来竞争哈里发,甚至表示若穆阿维叶竞争失败,到时还可以支持他起兵争夺。

武怀玉的这些没落到纸面上的承诺,让穆阿维叶极为心动。

这个和平条约能够达成,则唐军不再支持拜占庭后,那么穆阿维叶有信心,能够在接下来的海战中击败拜占庭海军,就算攻不下君士坦丁堡,但只要能赢得这场胜利,那都能为他带来巨大的功绩和声誉,

再则,

波斯这边,本来现在就是阿里一系的地盘,割让了也不心疼,削弱的也是阿里一系。

至于展开全面海陆贸易,穆阿维叶自然也是支持的,想以前波斯和拜占庭百年战争,中间还卷入西突厥、厌哒、吐火罗等,其实就是争夺贸易路线,争夺巨大的贸易利益。

如今大食灭了波斯,这巨大的丝路贸易利益,大食人自然清楚。

若是因为战争,导致贸易之路被封堵,损失最大的还是大食。

而武怀玉也是跟穆阿维叶达成私下协议,接下来的贸易中,会对倭马亚家族加大合作。

要争哈里发,不仅需要军队,更需要钱财。

野心勃勃的穆阿维叶,感觉这次自己来对了,虽然被发现了身份,可结果意外的好。

“我马上回麦地那,向哈里发禀报和谈结果,一定会促成这次三十年和约。”

武怀玉笑了笑,“总督不必如此这般着急回去,万里迢迢来一趟也不易,回去时总得多带些东西走,中原这么多好的商货,丝绸瓷器茶叶等等,都多带点,我可以给你安排最好的货,最优惠的价格,”

合作现在就开始。

穆阿维叶激动的都想喊武怀玉兄弟了。

会谈结束,穆阿维叶感激的离去,

殿中一直安静的负责记录的那几个官吏,心中震惊无比,他们没想到武相一个人,轻松的就让那位大食皇帝的总督侄子,就这样同意了这割地、赔款的条款,就差让大食称臣了。

一年一万一千磅黄金进贡,

按刚才武相跟那总督的约定,这一万一千磅贡金,实际换算就是每年十一万大唐两黄金。

当武怀玉来到紫宸殿见皇帝,把谈判的结果告诉皇帝后,

李承乾都不由的很惊讶,

“一年进贡十一万两黄金?”

“其实也没多少,不过价值八十八万贯开元通宝而已,朝廷如今每年酒税都超过百万贯,内外销茶税数百万,盐税破千万贯。”

十一万两黄金,这要是个人财产,确实很多,但放在如日中天的大唐,并不算多。

大唐仅是个酒税,一年都收一百多万贯了。茶税,都是三百万打底。至于盐税,更是年收过千万贯,

其它的什么商税、矿课、市舶关税等等,每项都是动则百万计。

更别提国家正税的两税了。

其实波斯和萨珊以前交战百年,打输了就赔款,动则万磅几万磅黄金,那也是因为这笔钱对于一个老牌帝国来说,确实也不是很多,国库是能够支付的起的,拜占庭还经常被各种蛮族打,没办法时只好掏黄金交保护费,

大食是个新兴帝国,从阿拉伯半岛到埃及,再到伊拉克叙利亚波斯高加索,地盘极广,他们比萨珊有钱多了。

这一年一万一千磅真掏的起,而且按与武怀玉约定的全面贸易,大食可以从贸易中获得巨大利益,轻松就能把那点赔款赚回来。

“如果大食真能按此协议割地赔款并合作贸易,我大唐倒也不亏。只是,这个穆阿维叶真能让大食哈里发签订这条约吗?”

“肯定能,”

武怀玉又解释了一番穆阿维叶真实身份,以及对他的承诺。

李承乾对于武怀玉给穆阿维叶开出的承诺并不在意,在他看来,这也不过是一种分化拉拢敌人的策略罢了,以前大唐对突厥就最喜欢这样搞。

“那就把这个送到政事堂。”

协议送到政事堂后,不出武怀玉意料,长孙无忌驳回了,他在知晓这协议是武怀玉跟大食使臣达成的后,甚至公然说武怀玉丧权辱国,还置疑武怀玉是从中收受了大食人的贿赂。

皇帝李承乾看着被国舅驳回来的协议,面色阴沉。

他想起了先帝曾经对他说过的关于国舅的一些话,先帝曾告诫过他,将来他继位后,不可再用武怀玉、长孙无忌为相,还说长孙无忌贪恋权势等。

但先帝驾崩后,承乾还是立马就把武怀玉和长孙无忌召回朝中,

他曾认为,

一个是亲舅,一个是老师,有这两位既有能力又还年轻的元老辅佐,肯定能够继续延续贞观盛世。

既召回老师武怀玉,又召回元舅长孙无忌,其实也是存了点相互平衡之意,再加上个李绩,朝中以这三驾元老为首,再加上他东宫时的几个心腹张行成、高季辅他们,

也不至于说他这个新皇会被架空。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老师回朝后,并不愿意在中枢主持朝政,表现的很淡然,反倒是这个亲娘舅,不仅到处伸手揽权,还一直党同伐异。

最重要的是,他在舅舅这里感受不到多少皇帝的至尊无上,反倒是经常能感受到这舅舅越俎代庖,

一而再,再而三。

褚遂良的事几度让李承乾心中不满,而且现在还越来越跋扈,毫不收敛。

他不由的又看向御案上的另一道被驳回数次的旨意,

那是他要追封武良娣为皇后的旨意,并追封武良娣父亲为周王。

当年东宫丽正殿一次失火,把他最宠爱的武良娣烧死了,这事承乾一直意难平。如今他做了皇帝,便想追封这个最懂他疼他的女人为皇后,可不料长孙无忌褚遂良他们却一再反对,坚决不肯让步。

这国事、家事,

不经国舅同意,便没法继续。

皇帝的旨意,也不好使。

李承乾揉捏着太阳穴,也许先帝当年说的对,就不能让长孙国舅再回朝为相。

国舅为何就不能学学国师呢,为何对权势这般贪恋,

本来想平衡政事堂,可现在看来大错特错了。

跋扈专权的长孙国舅,跟淡泊名利的武国师一对比,越发让皇帝不满了。

一声长长的叹息。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