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爵位传承极其苛刻,西汉时期,爵位一开始只能由嫡长子、嫡长孙继承,无子则国除,哪怕你有一百个儿子,没有嫡子也不成,什么领养、出继、承祧、兄终弟及等乱七八糟的承嗣办法都不可能继承爵位。
当然后来这个制度遭到了破坏,尤其到了东汉,出现了不少特例,但大原则不变。也就是说你可以破坏这个制度,但得天子同意。
按道理来说,孔家人获封爵位,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给孔子上坟的,所以这个传承不能断,正常情况下,天子肯定会让别的人来继承爵位。
但问题是现在的孔氏,朝廷不是很待见。
从孔霸封褒成侯开始,一直是八百户食邑。后来新朝灭亡,断了一段传承,到光武帝时期重新封孔志为褒成侯,增食邑为两千户。
之前说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因为今文经学的势微,从而引发的结果便是孔氏在文化斗争中的失败。而文化延伸到政治领域,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朝廷改封孔志之子褒成侯孔损为褒亭侯,食邑千户;孔损之子孔曜后来又被改封为奉圣亭侯;到了孔曜之子孔完虽然又被改回了褒成侯,但食邑只剩下百户。
褒成侯到褒亭侯再到奉圣亭侯,孔氏地位是肉眼可见的下降,至于食邑的减少,就是实打实地割肉了。
很明显,朝廷不待见孔氏,这种情况下,朝廷会怎么安排,还真不好说。
尤其是现在董卓专权,天子自顾不暇,哪还有功夫管你孔氏继承人的事情。所以孔氏刻意低调处理家主之死,也是担心此事折腾开了却无法承爵,以至于家族名声大失。
换句话说,孔氏想把此事办妥了,再告诉外人。
对于孔氏来说,这是一件麻烦事,可对于曹昂来说,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堂而皇之地对孔氏继承人插手的机会。
大汉的录尚书事,因为多存在于皇帝年幼之时,所以权利无所不包。曹昂作为录尚书事,向朝廷请求某人做褒成侯以奉孔子之事,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哪怕董卓不允,可由曹昂给孔氏背书,孔氏完全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起褒成侯的身份来。
曹昂想透了这些,忍不住笑道:“奉孝,你去打听打听,问问孔家谁想做褒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