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却言道:“除非将军出兵,单是一篇檄文,不足以彻底表现将军的态度。”
就像朱儁也反对董卓,可是朱儁并未真正参与到关东联军之中,因此并没有几人知道朱儁为大汉做的贡献。
军队是态度,是话语权,也是让别人尊敬的保障。
曹昂听了,沉默了一会,却仍是说道:“不成,我若去了酸枣,我和我那岳父,谁为主,谁为从?”
名分问题很重要,这关系到二人以后的对位问题。袁绍虽然是曹昂岳父,但官职不如曹昂,官场上见到曹昂,仍要先行礼,曹昂面对袁绍,就有心理优势,往后不管怎么排位,都在袁绍前面。
可是这一次曹昂若成了袁绍的下属,不仅心理优势没了,对位优势也不再拥有。
为何官渡之战,曹操面对袁绍,气势上被压制,就是地位原因。曹昂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曾经也是袁绍的一条狗。
荀攸听得这话,倒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主公若是不便前去,倒不如委一大将,打着主公的名号前往酸枣,而主公则以北上抵御青州黄巾南下的名头避开此事。”
委将?
曹昂忽然觉得这个提议不是不行。
安排一人代表曹昂去打酱油,既表明了曹昂的态度,也让曹昂在讨董一事上,进退自如。
无论是进是退,都可因势而定,倒是避免了曹昂直接上场,很多事情无法转圜。
曹昂心中有了数,便招郭嘉、班英、郑度三人商议此事。
虽然荀攸是中参军,又是此事的提议者,但曹昂内部核心的议事,他目前仍无法参与进来。
鸡多不下蛋,人多瞎捣乱。曹昂深知人越多,意见越多,越容易拿不定主意,因此曹昂平日议事,就控制在两三人里。
曹昂、郭嘉、班英,有时候再加上郑度。
在曹昂看来,若是连他们几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再多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