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计划经济,和领袖强有力的领导以及万众一心的思想基础是分不开的,当然,整个社会的架构也能够形成强大的组织力。
只是计划经济到后来的施行遇到了阻碍瓶颈,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说得简单一点便是计划生产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冲突。
而且计划经济自身所固有的毛病,在生产水平上来后,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工业的发展。
但于大明而言,恐怕就差了那么一点意思了,用课本上的话说,就叫做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说人话就是——
作为大明的头号人物,朱元璋的领导力毋庸置疑,只是那基于宗族血缘的社会基层管理架构,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有计划的生产,几乎毫无可行性。
而且大明的老百姓,也没有那个觉悟啊!
也就是说,老朱不可能调动起全国的百姓,放弃自己所从事的营生,而按照你的命令去专门从事某一项生产。
而且按照老朱所提到的,要实现有计划的进行生产分配的前提是,必须得准确预测市场未来的需求。
恐怕玉帝他老人家来了,都做不到这一点吧。
要真能做到这一点,别的不说,光期货市场就能彻底发疯了。
不过从信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从内心深处而言,依然习惯于用皇权命令以及朝廷政令的形式,去干预所有的事情。
典型的帝国主义头子作风嘛,根植于骨髓和血液,没办法的,只能慢慢去改变了。
信件不长,李晗很快就看完了,然后又将朱元璋写的江南地区产业报告打开,看了起来。
报告写得很详尽,各州府的产业、从业人员、产值等等信息都位列其中,看来老朱是真打算以此为基础去实现计划生产的。
计划生产不是不能搞,但按他那个搞法是行不通的,得得得,得赶紧给老朱回信,免得他一拍脑袋整出啥幺蛾子出来。
想到这里,李晗拿起纸笔,给朱元璋回起信来,写好后,又给寄了过去。
然后,便从仓库中拿出几本《大明志书》,认真阅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