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真.牛马

传信大明 咖啡就大蒜 1170 字 2个月前

新学的建立,不可能一下子在整个大明全都铺开,朱元璋知道那不现实,再者而言,所办新学皆为官学,户部也没那么多银钱啊,只能一步一步来了。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当新学校开始招生时,百姓们都炸锅了。

只要不是家中实在揭不开锅的,都纷纷想把孩子送到学校去念书。

一时之间,应天府的十所小学和五所中学门口都人满为患,家家户户都想把孩子给塞到学校去。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江南和淮南一带,新学的火爆,不仅让改革派看傻了眼,更是让守旧派目瞪口呆。

其实百姓的心思很简单,也很朴素,进入新学学习,能够更快学成出来,而且还有个好出处,比起动不动就十年寒窗,或许是一辈子之乎者也但也考不上个功名的科考,新学明显实惠太多了。

孩子从入学开始,最多九年,便能进厂吃皇粮,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且一旦进入大学,那便是官身了,比举子地位还高,秀才与之一比,都不够看的。

甚至不少农村子弟,都被家人给送了过来,就是为了入学,有个好出身。

亲眼目睹了入学报名的火爆场面,这让杨思义不得不怀疑,是不是学费给定低了,要不要再高一点。

与此同时,大明第一条铁轨工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战俘自从被重新编组后,便很少再闹事了。

近十万的劳动力,被有效组织起来后,干活的效率那是大幅提升,再加上有绩效的诱惑,不少战俘都拼了命的加油干。

至于什么国仇家恨的,此时此刻,也几乎都烟消云散了,毕竟在一口肉面前,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要是表现好的话,大明提供的伙食,比在安南当兵时吃的都好,

甚至大明的官老爷们,还很贴心的给绩效考核高的人,提供白酒和霜糖呢,这么宝贵的东西,他们在安南时,连见都没见过。

有时候他们甚至有种错觉,他们不是打了败仗被抓来的,而是来大明做工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