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朱老四换位思考,小朱瞻基骑大马

“我听说你想带兵打仗?”朱棣问道。

闻言,朱权眼神躲闪,不敢去看朱棣。

毕竟,昨晚很多话他都是借着酒劲说出来的。

“没事儿,你大胆说。”

“亲兄弟之间有什么不能说的?”朱棣看出了朱权的犹豫,道。

“是,四哥,我不想年纪轻轻就混吃等死。”

“从小到大,我就是想上战场。”朱权一咬牙,鼓起勇气,看着朱棣说道。

“好,我答应你了。”朱棣道。

这个回答出乎了朱权的意料,一时之间,他也是愣住了。

“呵,怎么了,不敢相信?”朱棣笑问。

朱权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就是带兵打仗嘛,多大点事儿。”

“以后你就留在京城,等大明修养的差不多了,北征的时候,绝对让你带兵。”

“当然,南.昌的封地我也会给你留着的。”

“永乐一朝,你什么时候想就藩了,都可以。”

潜台词就是永乐一朝结束,你就得就藩了。

朱权听出来了,他也能明白朱棣的想法。

怕自己抢了他儿子的皇位。

不过,朱棣现在不过才四十出头,按照自己父皇的年纪,还能有三十年左右的在位时间。

就算有差距,也不会太多。

到时候,自己也差不多五十了。

这个年纪退,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知道,这也是朱棣最大的诚意了。

自己不能再得寸进尺。

想想其他藩王,朱棣对自己已经够好了。

“多谢四哥!”朱权道。

“哈哈,兄弟之间,有什么话说开就好了。”

“何必见外!”朱棣道。

听到这话,朱权有些不好意思。

“永乐一朝,一定要肃清草原。”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你我兄弟,齐心协力,给子孙后代打下长久的太平。”

朱棣起身走到朱权面前,伸出了手。

后者见状,抓住朱棣的手。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似乎是在宣誓。

“好,我愿意跟四哥一起肃清草原。”朱权道。

“哈哈,好!”朱棣大笑。

今后永乐一朝的史书上,宁王朱权的篇幅,绝对不少。

这,也是朱棣给他的补偿。

他把自己能做的,做到了最好。

兄弟两个敞开谈了之后,朱棣明白了朱权对自己的怨气,朱权也明白了朱棣的难处。

当然,朱权也明白,朱棣做出这么大的改变,有一个人肯定出了不少力。

因为他了解朱棣,这位兄长,可不是什么好人啊!

不过他并不知道,杨轩做的这一切。

除了不想浪费他的才能之外,还有就是想让老朱家重亲情这个优点传下去。

同时,也是让朱棣给朱高煦做个榜样。

万一两兄弟今后真的因为皇位闹出矛盾,也能念及亲情,不下死手。

削藩一事在朱棣手上变的如此简单,诸王的兵权就这样给收了回来。

除了宁王朱权。

其实诸王也知道,朱权能有这待遇,主要还是人家投资的早。

锦上添花,可比不上雪中送炭。

杨轩知道朱棣的处理结果后,只是微微一笑。

接下来的日子很是平静,朝局已经稳定了下来。

去年的秋粮丰收,让朝廷回了一大口血。

自洪武二十年杨轩培育优良粮种取得效果后,老朱在这方面就没少投资。

后来又加强对肥料的研究。

十多年下来,也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

不然,洪武朝后期,老朱对外动兵好几次,还怎么给朱允炆留下丰厚的遗产。

可惜,一场靖难之役,全给败光了。

甚至大明朝的经济,也遭受到了不小的破坏。

朱棣登基之后,只能收拾烂摊子,对外,也只能暂时采取防守策略。

毕竟现在的国情根本不支持。

好在,这一年多来,民生,经济,恢复的都很快。

如今的大明,粮食产量比历史上更多,极大的改善了大明的财政情况。

受灾地区,也能得到朝廷很好的赈灾。

此外,对于运河,朱棣也准备派人着手疏通。

因为他若要北征的话,那么粮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毕竟,他是要从京城发兵的,走上千里才能到北平。

这从陆地上运粮的消耗太大了。

走水路,更快,也能节省消耗。

所以,这运河对于朱棣来说,是必须疏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