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建筑队的生意很火爆

重生于80年代 头铁老汉 1282 字 3个月前

到了晚上,整个老唐家的人心领神会,不约而同的来到唐伟东爷爷家,他们也好奇,唐伟东的这笔买卖到底赚了多少钱。

酒足饭饱之后,当唐继谦好整以暇的对大家说出这次买鸡赚了多少钱后,所有的人眼都红了。没想到唐伟东的几个鸡舍一次能赚这么多钱,要知道这可是第一批啊,才仅仅是个开始,以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第七八九十无数批,这简直就是个下金蛋的鸡啊。

一家人就跟疯了似的,纷纷要求跟着唐伟东一起干。唐伟东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全力支持了,当时的目的不就是想带领家族致富么。再说了,不管是土里刨食,还是其他项目,只有形成规模了,才能让效益更大化,仅凭自己单打独斗吃独食,是做不大的。

这次家庭会议之后的一段时间,老唐家的人纷纷上马建设鸡舍和蔬菜大棚,他们只抱着一个单纯的想法,唐伟东家干啥,他们就干啥,跟着走,这准没错。

而且,即便是唐继谦再三叮嘱,可从这天之后关于老唐家发了财的事,还是传了出去,有说老唐家一次挣了几千的,挣了几万的,最后越传越离谱,以至于很多人都到家里询问。都是亲戚邻居好友的,一直拒绝也不是个办法,逼的唐继谦没辙了,只能做了个假单子,拿给大家看,说是就挣了几千块钱,好歹才让议论声下了下去。

就算是几千块钱,对80年代的人来说也是巨款啊,现在的人追求的最高目标还是万元户呢,养点鸡,一次就能赚几千,还安全的很,没有任何政治风险,没人敢说自己种地养鸡是投机倒把吧?这次了得?老唐家能干,我们为什么不能干?必须要干,还得马上就干。于是也纷纷跟着建鸡舍建大棚。

可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干活的人不够用了。人就这些人,还是同样都在搞建设,就算把各家的亲戚七八姑八大姨的都喊来帮忙,那也顶不了多少事啊。

唐伟东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这不是又是现成的一条财路么?于是唐伟东找到徐勇,让他分一部分人出来,专门揽下这些建鸡舍大棚的活。只要本村的人从这上面赚到钱了,周围的村里绝对会跟进,弄好了不比为村民建房挣的少。

徐勇听了唐伟东的打算,高兴了没一会,就变成了一副便秘样的苦瓜脸,双手一摊,郁闷的跟唐伟东说道:“伟东,不是我不想干,现在手头实在没人了。”

唐伟东一愣,疑惑的问道:“什么情况?今年这建筑的活,才刚开始没多久吧?人呢?都不干了?”唐伟东说到这里,语气已经很不善了。

徐勇知道唐伟东是误会了,赶紧解释道:“不是,都干着呢。”

徐勇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接着说道:“没想到今年建房的特别多,除了邮电局工地的二三十个人,其他人都派出去了,就这样,揽的活还都排到俩月后了。我和大刚现在每天各个工地到处跑,都快跑不过来了。”

经过徐勇的解释,唐伟东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看来确实是自己误会他了。

世界发展的脉络并没有改变,果如自己所料。一九八五年之后国内的农村,迎来了一个建设的高潮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民的生活开始有了质的改善,手头逐渐积攒了一点积蓄。

国人有钱之后能干什么?当然是买地盖房了!买地现在是不允许的,但盖房可以啊,于是纷纷翻建起老屋祖宅来。徐勇带着的建筑队,生意就可想而知了,肯定是毫无预兆的就火爆起来。

这的确是个意外。唐伟东想了想,一咬牙,说道:“妈的,到手的钱不能不赚。招人,你马上继续招人。然后分成几个小队,把骨干分分,让他们带人去干。大刚哥负责把关和监督,你负责管人和招揽生意。揽活的事不能停下来,人不够了就继续招,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想挣钱的人有的是。”

建筑队人少的时候无所谓,没想到发展的这么快,现在越做做大,就不能再葫芦、瓢的一把抓了。唐伟东准备把他们的职权细分一下,各人管一摊,省的最后弄的乱七八糟的。

唐伟东想了想,还准备把徐霞弄到建筑队,主管财务,徐勇和李大刚只负责管人和干活。想来看在徐斌的面子上,让徐霞来管钱,两个人谁也说不出话来。就算有意见也得憋着,唐伟东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不会为了面子无底线的容忍,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滚蛋。

电子表录音机这些小商品,还有几年的黄金时期,正是财源滚滚的时候,当然不能舍弃。好在不管是商场的柜台,还是出去跑代销的,这一条线已经步入了正轨,需要操心的事不多,再找个底实放心的人去看着就行。徐霞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应该可以在建筑队撑起一个摊子了。

以后,随着手头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随时整合,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唐伟东从来就没打算把事业家族化,凡事亲力亲为那多累?这一辈子不是白重活了么?只要牢牢的把控制权握在手中,具体的事情请职业经纪人干,不香吗?觉得职业经理人干的不好,开了换人就是了。

只是现在做为创业的初级阶段,手头就这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放心可用的人手太少,能力也还没锻炼出来,很多事情,唐伟东才迫不得已带着他们干,要不然只在背后摇小扇子出主意,把握战略大方向,那多轻松愉快?

得了唐伟东的吩咐,建筑队开始放开胆子招人,一些骨干也得到了提拔,涨了工资,干劲更足了。揽活的人也开始四面出击,不管远近,有活就应。

整个建筑队的业务就像绑上了助推器,开始了狂飙猛进的增长、跳跃式的发展。按照唐伟东的要求,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先把名声打出去,在其他人反应过来之前,地盘占的越大越好。

建房子、建鸡舍,建大棚,建筑队四处开花。老百姓都算过账,这些东西自己建,材料成本是固定的,唯一差别就是人工费。自己请人,要管吃喝烟酒,更重要的还要欠下人情,人情债可是最难还的。

这一套下来,现金支出或许会比雇建筑队干活节省一点,但欠下的人情可是要还的,实际上还不如雇人呢。所以,只要不是手头太拮据的人家,宁可雇佣建筑队来干,至少省心省事,而且,高出的费用也不算太离谱,还在正常老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建筑队的生意就这么火了起来。

首先使用建筑队盖鸡舍大棚的是老唐家的人,唐伟东说了,没钱的自己可以先借给他们,以后再还。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早盖好早挣钱,于是纷纷雇佣了建筑队来干。

村里的其他人一看老唐家这样干,当然也有样学样了。建筑队也借着盖鸡舍大棚的这股东风,开拓了一条新的财路,收入更是扶摇直上,赚的盆满钵满。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