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坐位上,他装作闭目养神,实际已经打开系统页面。
页面上显示最新的提示。
您在画展中获得了油画专业的金奖提名,可以做如下选择。
1,现在领取已经获得的奖励。
2,等最终结果公布之后再领取奖励。
姜哲看过详细解释后,反复衡量。
当下领取奖励,可以保证把已经获得的奖励拿到手;如果选择等最终结果,就会出现两种可能,如果获得金奖,拿到更高的奖励,如果没有获奖,很有可能失去现阶段的奖励。
衡量片刻之后,最终决定,选择等待最终结果。毕竟,这自己现在不急需用钱。
回到滨海,向父母汇报了此行经历,又向请教学校汇报了详情。
学校方面非常重视。姜哲拿到了金奖提名,其他专业的师生也有斩获,算是大丰收,今年的业绩,要看就超过了去年。
姜哲陆续接到了很多朋友的祝贺。他计划着,到开学前的一段时间里,不再外出,用来休闲创作。
他回到别墅,开始着手外出所得,一一整理出来,并进行创作。
一星期后,画室。
姜哲坐在画架前,观摩两组素描稿和水彩稿。
每一组的素描稿和水彩稿是同样的内容,细节略有差异。
第一组稿子,描绘的是他在羊城看到的街景。有街边树木,行人,车辆以及树木掩映下的一些高楼大厦。
画中的色彩与明暗,展示出黄昏时的景象。
第二组画,描绘的是夜晚街边某个大排档的景象。
在大排档中,有六个人围坐在一张长桌周围,大排档灯光笼罩之外,是夜幕下的城市街景。
六人当中的一位,是姜哲自己。
还有几个人是他的朋友。有在羊城认识的新朋友和几位老师,也包括汪真。
桌面上,摆着一些羊城常见的美食和酒水。画中,大排档的烟火气,与城市的夜景,既有对比,也有微妙的和谐。
两组画都采用常见的素材。
姜哲刻意用最常见的内容,表现不一样的感受。
第一组稿子,是对很多素材的拼接。
第二组稿子,有对现实的改动。
只是因为写实手法的视觉效果,让人很难想到,画面中的场景与现实有差异。
在构思这些稿子的过程中,姜哲既没想技法创新,也没有去做宏大叙述。
他想表达个人的感受,表达对羊城之行的一些感悟。
自己不是土生土长的羊城人。作为一个外来者,他从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领会看到的景象。
这些稿子中,有多重视角,有坐在车上向外看的,也有在街边驻足,观察所得,还有的是站在窗户内向外看。
姜哲不知道别人去羊城会不会有类似的感受。
看到的每个人,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故事,无论看起来有多么普通的人,都会有属于他的精彩或悲伤。
但是,那里的故事无论怎么精彩,与自己没有关系。
这种过客的感受,也是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的人的生活现状。
姜哲回味着外出的所得所思,开始了正式创作。
创作期间,陈嫣回到滨海。两个人经常在别墅里见面。
姜哲也并没有因此拖慢创作速度。
完成两幅作品的第二天,姜哲把秦教授和胡老师请到别墅。
两人看到了姜哲刚刚完成的两幅作品。
与以往的正式创作相比,这两幅的尺寸不大。一幅是50×70厘米,另一幅是46×83厘米。
秦教授观察表现黄昏街景的作品。半晌之后说道:“这幅画的表现手法,属于你经常用的创作手法,不过,与你以前描绘的街景不一样。具体的分析,我还要再思考。”
观摩第二张画时,两位老师都发觉,画中有自己的形象,觉得有趣。
“画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在这里有一个空的玻璃杯,还有一个空位。不知道是谁的。”胡老师问道:“你是有意使用悬念?这有可能是上一个客人留下的,但也有可能是留给某人的。”
姜哲答道:“我在创作过程中,想到了卡拉瓦乔的一幅作品,表现某个晚餐的那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