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貌似可行。
再严重的天灾,如果有足够的力量去救助,都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损失。
可是,面对波及数省的灾难,一般的力量就是杯水车薪。
只有集万众之力才有效果。
有人说了,可以临时征调民夫啊。
可征用民夫需要时间,管理这么多民夫,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行政成本。
还需要对民夫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让他们懂得如何配合,如何去救治人。
火都烧到眉毛了,哪有那个时间?
等朝廷把民夫组织好,灾情早已经过去了。
远水解不了近渴。
而且征用民夫,也会让没有受灾的地方,因为缺少劳动力导致庄稼减产。
其他的什么以工代赈啊之类的,那都是天灾过去之后才能施行的手段。
现在需要的是正面对抗天灾,征用民夫就是抱着石头跳河,自寻死路。
所以,征用民夫赈灾,根本就行不通。
只有军队才是最适合的。
基本都是青壮,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拿起铁锨就能干活。
而且拥有独立完整的指挥系统,能够更好的协调配合。
是‘万众之力’最好的体现。
以往的朝代也不是没有人想到过这一点,但却没人敢这么做。
原因前面已经说过,就不再赘述。
那么,如果大明能做到这一点,那以后面对温寒变带来的极端天气,朝廷将能更加从容的应对。
这是一场豪赌。
输了就是一场军队哗变,赢了那好处就太多了。
那么这场赌值得吗?
朱元璋几乎是瞬间就给出了答案,趁现在朝廷强势,多给子孙留一些家底。
于是他目光看向陈景恪,说道:“详细给咱说说,如何用军队抗灾救民。”
朱雄英和陈景恪都大喜,他这么说就意味着同意了。
当即陈景恪就将前世的一些经验讲了一遍。
首先就是思想教育,必须要给将士们做好思想工作。
不能用普通的忠君爱国之类的去说教。
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整个华夏族群,是正义之举。
而且还不能光口头说,朝廷还要拿出相应的态度。
比如来自朝廷的肯定,比如在报纸上刊登牺牲的将士们的事迹,对他们进行表彰等等。
光靠这些依然不够,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些大道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乎什么族群大义。
所以,还要让他们明白,何为整体何为个体。
华夏大明是一个整体,东南破败整个国家都会受到影响。
当年北方破败,不就是靠着南方征收重税,才支撑过来的吗?
而且谁敢保证下次受灾的不是你的家乡?
如果今天你不帮他们,下次你家受灾了,能指望别人来救你?
思想工作做好了,才能降低发生哗变的概率,才能让将士们爆发战斗力。
然后就是合理的救灾措施,各种工具器械之类的,能准备的都要尽可能的准备好。
还有各种物资也要跟得上。
林林总总,他说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才结束。
老朱见他考虑的如此周到,心中的担忧也放下来不少。
这说明陈景恪不是一拍脑门想到的主意,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按照以往的经验看,他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很少出错。
接着老朱又详细询问了一些细节,对如何救灾心中有了大致的了解。
之后他招来内阁学士以及蓝玉、汤和、傅有德、冯胜等人,商议军队抗灾救民之事。
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很显然,大家都怕发生兵乱。
陈景恪出面,解释了出动军队的原因,以及大致的方略。
但很显然,群臣丝毫不为所动。
倒也不能说他们冷血,而是不敢冒险。
只要军队不乱,出再大的事儿国家都亡不了。
军队乱了,多少善政都补救不回来。
别的事情都能赌,唯独不能拿军队赌。
陈景恪自然也知道,靠这些说服不了他们,所以他还准备另外一套说辞:
“未来天地会发生一场大变故,类似的天灾会变多。”
“如果今日朝廷不敢尝试探索出更多道路,将来子孙只能坐困愁城。”
群臣:???
你什么意思?
平日里对神神道道最不屑的安平侯,竟然也开始搞玄学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