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与河内一带多为广袤无垠的平原地带,如果诸葛亮果真被迫撤退,那么他将会面临两难的抉择:
要么留下数量众多的兵马,并耗费巨额的钱粮来驻守此地;要么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土地被敌人逐步蚕食并重新夺回。
很明显,诸葛亮深知其中利害关系,所以他必然是要攻破眼前敌人,对峙之后他运用了除正面强攻以外的所有进攻策略和手段。
只见战场上,几十架威力巨大的床弩没日没夜地朝着守军的营垒疯狂射击,那凌厉的箭矢让敌人战战兢兢。
此外还动用了大型抛石机,一颗颗巨石呼啸着砸向敌阵,很快就将司马懿布置在外围的箭楼和营垒统统摧毁成一片废墟。
面对这等凌厉的攻势,司马懿却并未惊慌失措,而是迅速想出了一套极为地道的应对方法,挖地道。
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深挖战壕。
他命令士兵们藏身于战壕之中,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躲避来自汉军床弩的致命射击。
如此一来,尽管床弩的攻击确实给魏军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实际效果却相当有限。
它们偶尔能够成功收割几条人命,但大多数时候只是对敌方的营垒设施造成一些破坏罢了。
汉军也并没有就此罢休,就这样一点点硬推前进。
每推进一点,诸葛亮便立刻派人填埋坑道,清除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陷阱,然后一步步小心翼翼地逼近魏军营地。
甚至会故意将新修的营垒直接建到敌军眼前,试图引诱司马懿派兵出城袭击。
但无论汉军如何挑衅,司马懿始终稳如泰山,坚决不肯踏出阵地半步。
在那巍峨的霍大山之上,遍布着众多依傍险峻山势修筑而成的营垒。
这些堡垒坚固且居高临下,给进攻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想要攻破它们绝非易事。
汉军曾尝试使用强大的抛石机对部分营垒发动攻击,希望能够削弱敌军的防御力量。
然而,每当他们成功地摧毁一部分营垒时,顽强的魏军总会迅速组织人力进行修复工作。
就这样,双方陷入了一场持久的拉锯战,最终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时光流转,寒冷的冬季到来,凛冽的北风吹拂着这片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