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得民心的汉军

据可靠情报得知,此前,夏侯霸为了阻止汉军渡河,已经将手中全部兵力调集至黄河防线。

此时此刻,安邑城内仅剩下约一千名缺乏训练的民兵驻守,而且并没有什么得力的大臣留在城中坐镇指挥。

更为关键的是,城中还有六扇门精心布置的奸细暗中潜伏。

可以说,只要吴班的大军能够顺利抵达城下。

哪怕采用最为鲁莽粗暴的强攻方式攻打城池,也有极大的概率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功将其攻克。

然后,目前唯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必须抢在夏侯霸率军回援之前,迅速夺取这座城池。

一旦夏侯霸及时赶回增援,就会产生像赵云支援开封城一样的效果。

让对于吴班来说原本胜券在握的攻坚战势必会变得艰难,甚至出现意料之外的凶险。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夏侯霸终究未能如假象的那样及时赶到这里。

尽管凭借着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夏侯霸准确地预判了第一次危机、

并成功地避开了王连那来势汹汹的奔袭,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则就远远超出了夏侯霸的预料。

他没有幸运的判断出第二次危机,虽说他竭尽全力暂时保住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可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无法改变河东郡那注定沦陷的命运。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夏侯霸,不准确来说是大多数魏军高层都低估了汉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以及推进能力。

夏侯霸感到意外,汉军竟能如此迅猛地突破防线,致使他们即将全线溃败。

之后他察觉到身后的汉军虽然没有停止进攻的步伐,但并没有直奔自己而来,反而继续分兵北上。

便在这一刻,夏侯霸产生了误判,他天真地以为汉军依然将注意力集中在黄河防线之上。

还没有展开对魏军高层和敌占要地的战略斩杀和争夺。

基于这样错误的认知,夏侯霸稍微松一口气后便逃往了解县附近的桑泉城。

在前往的途中和抵达之后,他都在着手收拢那些四散逃窜的士兵和马匹。

并且还在思考着自己之后最佳做法,主要还是先摸清当下局势然后再做出判断。

站在局部迷茫的视角来看,这当然是稳妥且正确的操作,或是应当留在原地协助防守解县。

另一方面则要渡河前往猗氏驻守,甚至更进一步赶赴安邑据守城池,等待援军的到来。

当然,在这之前,夏侯霸也是急忙派遣一匹快马飞速赶往龙门渡,向驻守此地的王冲传递紧急情报。

警告他当前所面临的危险,并严令其迅速撤军,以避免被汉军围困歼灭。

夏侯霸如此行事,以他个人的认知和视角来看,其实并无不妥之处。

实在是汉军从开始动员到正式掀起一场大规模战争的速度简直快得过分。

在刘禅所统御的地域范围内,那些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调动与运输能力。

这种高效的动员效率早已超出了魏军以往所了解的常规范畴。

魏军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一直在严密地构建黄河防线。

只不过,人们始终会自然而然的自动将所了解的事物进行合理化解读。

按照常理推断,从察觉到可能面临的危险,到汉军真正兵临城下,理应留给魏军相对还算充裕的应对时间才对。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汉军借助了刘禅早年便布局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在诸葛亮的指挥调度之下,便将魏军原本预期中的这段反应时间压缩到了极致。

结果就是魏军完全来不及做出更多有效的反应,只能看到汉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后赶紧去堵住缺口。

连夏侯霸、秦朗都亲自到前线去了,以至于根本无法对本地民众进行充分的动员。

尽管此时魏军的高层将领们或多或少都已察觉到汉军基层组织的运作效率似乎比己方略胜一筹。

但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对于军机处里那一群忙碌的计吏们每日需要处理的海量数据文件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