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缘由很简单,对于一个国家战略中心位于关中的政权来说,占领并州便是巩固关中并扩大形胜优势,继而君临天下的必然之路。
尽管司马懿并不知晓后世的唐朝同样是以关中连接太原来作为争夺天下的根基。
但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他深知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的关中政权都会采取的策略。
正因如此,他很早就开始在内心深处给自己做起了思想工作,早早的做好汉军必定会将矛头指向他的准备。
七月底八月初,时任汉并州刺史的马岱开始频繁率领军队在长城之外游荡示威。
面对马岱这种明显的挑衅行为,司马懿并没有被对方的耀武扬威所迷惑从而分散注意力。
相反,他迅速做出反应,将自己那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目光果断地投向了南方。
马岱所率领的汉军数量着实有限,仅仅只有一万五千余人而已。
再加上那些鲜卑与匈奴的附庸军队,满打满算也就是两万多,不到三万人罢了。
需知,这些鲜卑和匈奴的附庸军实际上在攻坚这等关键战斗中是指望不上的,真正能够倚仗的唯有汉军自身。
诚然,以汉军之精锐,即便仅依靠马岱麾下那区区万余兵力,要从塞外成功突破长城防线亦非难事。
毕竟长城防线虽长,但因其地域辽阔,必然导致兵力分散部署。
而汉军若决定发起突击,则可精准地选定一个关键点,从而实现兵力集中突破。
如此一来,以点破面突破长城封锁不是难事。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长城存在的重大意义并非单纯阻挡敌军入侵,其更为关键的作用实则在于封堵道路。
尽管敌军有可能成功突进长城之内,但后续获取补给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一旦长城的缺口被及时补上,那么突入的军队便只能通过就食于敌来维持生存,即所谓的“以战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