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王府,相王李旦下马车的时候是被人搀扶下来的,看到他这模样,他的几个儿子,妻子,乃至于幕僚长史,全都心下不由一沉,觉得情况有些不妙。
若非受到惊吓,必不会如此,就不知这惊吓究竟是虚惊,还是灭顶之灾。
不过门口显然不适合商讨事情,接下来当然还是赶紧将相王迎回府里,带进他们觉得相对隐蔽的房间,然后又派亲信在房间四边守着,确保没有外人。
也不至于被人监听到。
这才纷纷小心询问起来。
“父王,可否详细回忆讲述一下进宫之后的所有经过,以及一切言论?”
李隆基对自己父亲的胆子还是有所了解的,同时他也不觉得他父亲能安然回来,以及相王府外面没有任何禁军围着,会有导致他们被杀的风险存在,所以他觉得他父亲可能就是自己吓自己。
应该没有他父亲想的那么危险。
李旦对自己这个儿子的聪慧程度有所了解,此时也迫切需要些安慰,所以在深呼吸了一会,冷静下来后,便赶忙开始详细描绘起进宫的过程,进宫后的场景,以及在场所有人都说了些什么?
在听到武三思弹劾之际。
不少人更是直接吓得冷汗直流。
毕竟他们自己清楚,他们确实知道此事,虽说没有十分积极参与其中,但肯定有帮忙保密,甚至适当的放放水。
若非如此,五个宰相哪有这么大能耐,如果宰相联手就能直接逼宫造反。
哪个皇帝能放心睡觉?
不过等李旦说完,李隆基就立刻松了口气,并赶忙宽慰道:“父王莫要太过于担心,您难道还没听明白吗,圣上已经将此事定性了,那就是张柬之等人裹挟太子造反,是他们在裹挟太子。”
“可见圣上并无意追究太子,至少绝不会伤害太子的性命,只是太子之位能不能保住不大确定。可就连直接参与逼宫的太子都能安然脱身,想来您和太平姑姑,应该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危险。
故而父王完全可以放宽心。
圣上还是顾念母子之情的。”
听及此言,李旦也是越想越觉得他这儿子说的有道理,裹挟这个词无疑能够将太子的罪过降到最低,突出了其身不由己,最关键的是,这话不是别人说的,是当今圣上所言,那就是圣意啊!
刚刚还提心吊胆,忐忑不已的相王李旦,瞬间整个人都因此放松了许多。
连李显都能保住命的话,他应该也无忧,经历了这么些年提心吊胆,殚精竭虑,生怕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日子,他也不敢奢求太多,只要一家平安就好。
不同于李旦还要回来,跟他儿子说具体发生了什么,然后由他儿子开解点明,太平公主在听到白圣说出这话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性命无忧,太子也性命无忧,最多权势可能会被削减部分罢了。
所以她才会在离开时有所庆幸。
她这母亲终究年纪大了,性格也比过去柔和了许多,不愿意再杀戮子嗣。
不过即便如此,她回到公主府后还是立刻与亲信儿女仔细协商了一番,随后就赶紧大张旗鼓,带着丈夫儿女一起前往她为她母亲,也就是当今圣上祈福延寿所造的佛塔,准备彻夜诵经祈福。
她知道,这时候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与其在其他方面搞小动作,不如赶紧认怂,彰显孝道,为母亲祈福长生。
这么做任谁都挑不出错来,同时说不定也能让喜佛教的母亲因此而欣慰。
忽略她在此事中犯的错。
或者减少内心的厌恶不满。
至于同样匆匆回府的武三思,他当然也听明白了白圣的意思,同时他更是能感觉的出来,当今圣上,他这姑母好像没有先前那么糊涂,好糊弄了,今天见面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那般忐忑。
出于谨慎考虑,回府后的武三思立刻便派人传信,让先前联络好的那些言官御史,明日早朝,暂时不要弹劾太子等人,看看当今圣上的具体态度再说。
他很清楚,太子和相王等人能不能倒台,不在于他能联络多少人弹劾,而是在于当今圣上,他这位姑母的态度。
如果他这姑母已经老糊涂了,那的确可以通过吹枕头风,或者夸大威胁之类,让她下狠心对太子和相王动手。但如果没有老糊涂,并且你下定决心要保太子,那他联络人手一窝蜂的弹劾太子相王,无疑就是在与当今圣上做对了。
到时候焉能有好下场?
考虑到刚刚亲身感受到的白圣态度转变,以及瞳孔的清明,即便几个儿子反对,武三思依旧十分坚决的下了这个命令,还是得适当保一手,莫要太急。
倒也不愧他的三思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