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具有的美学价值。小小的精卫鸟,居然敢于去跟浩瀚无边的大海作对,而且前仆后继,不肯罢休,这种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炎帝来到大海边,他对着苍天呼喊:“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人们也赞扬精卫,钦佩精卫,同情精卫,有的叫它“冤禽”,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有冤案的鸟。有的叫它“誓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立下誓言的鸟。有的叫它“志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有雄心壮志的鸟。因为它是炎帝的女儿,又叫它“帝女雀”,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是帝王女儿化身的小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它,还在东海边上立个石碑,刻上“精卫誓水处。”
张洪德教授说:“《精卫填海》的神话,千百年来,引得人们赞颂不已。精卫填海是中华民族一则悲壮的神话,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精卫鸟以渺小的身体,敢于对无比强大的大海发起攻击,其悲剧感构建为悲剧美。一只渺小的生物,显示出人性的单纯、人性的坚强,显示出人性对于死神的仇恨,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故事虽然短小,但是,包含的意义对于发展中的人类却十分重大。”
田幻想十分感慨地说:“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十分喜欢《山海经》,曾赋诗十三首赞美《山海经》。当他读了《精卫填海》的故事后,心灵为精卫不屈不挠的精神所震撼,字里行间,激情满腔地赞叹:‘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杨扬说:“孔子在《论语.子路》里有‘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相信,精卫已升华为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诸葛亮大概也受了精卫的影响,在《后出师表》中发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言壮语。”
黄梅插了一句:“鲁迅先生的《希望》一文‘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反映中华民族无数志士为理想而在无望之中前仆后继、死不旋踵,他们都是精卫精神的继承者和体现者。马克思对神话做过很精彩的阐释:‘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张洪德说:“神话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来表现美感。古代人们经过长远的时间,糅合了丰富的想象力,也许原先只是东海边上所常见的海鸟口衔树枝的景象,附丽在女娃淹死大海的传说之上。在人类遭受的灾难中,死亡是一种冷酷的事实。无穷无尽的时间与空间中,而人被局限在狭小的世界之中。而人类又要借助神话来超越时间、空间,张扬精卫不屈的呼唤。它使人类感受悲剧的同时,深深感受伟大的生命是永远无止境的,只要坚持一种意志,坚持一个誓愿。敢于坚持,就是生命的本质。”
黄梅说:“精卫这种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虽然屡遭坎坷,但最终能够顽强生存,不断发展,与精卫、愚公的这种顽强奋斗精神,是分不开的!虽然,东海确实巨大无比,精卫鸟是无能为力的,但是,精卫鸟填海的决心非常撼动人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意识。在强大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所具有的力量十分渺小,人类要改造大自然,又要保护大自然,要战胜大自然,还得顺应大自然。”
刘傻子教授说:“今天,在人们眼里,或许精卫鸟是荒谬的角色,做的徒劳无益的傻事,甚至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傻事。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只逆风飞翔的海鸟,衔着小石子与树枝,投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一阵猛浪,树枝被大浪卷走,而海鸟继续挣扎奋飞。这个画面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大自然和社会抗争的画面,这是悲剧美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这是悲剧美给我们带来的浪漫主义的想象。《精卫填海》用死来反映崇高的理想追求,让人们对精卫鸟的不凡举动产生由衷的敬仰。反映的悲剧美、崇高美、真善美,影响人类发展的意义,是不可忽略的。”